兩岸|Observe

南京大屠殺:兩岸記憶、世界記憶

今年是抗戰全面爆發80週年,也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劇發生80週年。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數以萬計的婦女遭到蹂躪殘害,三分之一的建築遭到毀壞,大量中外財物遭到掠奪。它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性和反人類罪惡,也是近代以來日本漫長侵華歷史達到巔峰的典型寫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祭奠南京大屠殺

祭奠南京大屠殺

作為二戰時期的著名慘案之一,從南京大屠殺發生之日始,對其記錄、揭露和研究的工作就一刻未止。與納粹屠猶相較,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在場者”更為豐富和複雜。僅以立場而論,即有加害者日方、受害者中方和持中立態度的第三方國家的在場者。他們都為還原這一人類慘劇留下了珍貴的第一手歷史資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日本軍人砍殺中國俘虜瞬間1

日本軍人砍殺中國俘虜瞬間

從加害者日本方面觀察,除了隨軍記者的現場報道外,當時的軍方文件、官兵日記和書信等,大量透露了南京大屠殺的事情。如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的《陣中日記》,表明他不僅對日軍南京暴行全部知情,且因此對日軍的軍紀敗壞感到痛心;第十六師團長中島今朝吾日記顯示了日軍的“屠殺令”是怎樣一級級傳達下去的;普通士兵東史郎的日記,則讓我們了解了日軍的殘忍暴行是如何具體實施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自拍照片集封面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自拍照片集封面

從受害方中國方面看,南京保衛戰參戰人員、普通市民等倖存者,事後不久即撰寫了驚心動魄的個人親身遭遇和日軍的殘暴行徑;各慈善團體、市民團體等留下了有關屍體掩埋和處理的原始檔案。《大公報》、《新華日報》等報章,也根據目擊報告,詳細報道了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慘劇的親歷者,戰後曾分居海峽兩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

就第三方而言,依國籍和身份劃分,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等國的外交官、記者、傳教士、教授、醫生等。他們或因職責所繫,或出於人道主義援助,選擇留在南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21位外籍人士組成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以及由該委員會成立的南京安全區,最多時收容難民20多萬人。由於委員會主要成員不僅是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該事件的參與者,有的甚至是受害者。他們的日記、書信和各種報告等,詳盡、真實地記載了南京遭遇的苦難歷程。時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幹事的費吳生,1948年以後長居台灣,並於1967年在台北出版了自傳《我在中國八十年》,其中詳細記述了他親歷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戰後,為了清算日軍罪行和審判日本戰犯,中國政府先後成立了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賠償委員會等機構,對日軍南京暴行展開深入而詳細的調查與統計。這些調查資料為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的戰罪審理提供了重要的罪證依據,最終將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繩之以法。目前,這些檔案文獻主要保存在南京市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台北“國史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 現代快報訊,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航空抗日烈士紀念館,步履蹣跚的張翼龍夫婦在現場徘徊了很久。他們在尋找一個名字——蒲良樓。

據現代快報道,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航空抗日烈士紀念館,步履蹣跚的張翼龍夫婦在現場徘徊了很久。他們在尋找一個名字——蒲良樓。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消息,從2015年10月9日起,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以此視角來看,兩岸學者踐行新加坡“習馬會”“共享史料、共寫史書”的倡議,合作開展南京大屠殺史和抗日戰爭史研究,既是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中華民族尊嚴和榮譽的需要,也是南京大屠殺歷史成為世界記憶、人類記憶的必由之路。(作者: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姜良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

2017-12-14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

12月1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人們在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公祭活動上獻花。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週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世界各地華僑華人和各界人士于近日紛紛舉行紀念活動,緬懷逝者、守望和平。新華社發(鄒崢 攝)

 

加拿大多倫多華人12日晚在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行南京大屠殺80週年公祭會,這是繼9日多倫多地區82個華人社團舉行南京大屠殺80週年追思會後的又一場紀念活動。加拿大聯邦議員關慧貞、安大略省議會議員黃素梅、安大略省韓裔議員趙成俊,以及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何煒等約300人出席了公祭會。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人們向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敬獻花圈,為逝者默哀。關慧貞、黃素梅、趙成俊和何煒等分別在會上發言,表達共同的心願--銘記歷史,才有和平。

 

在公祭會現場,祭臺上的數百支白燭拼出了“1937·12·13”的圖形。加拿大華人、百歲抗戰老兵寧仲康帶領數十名少年兒童點燃蠟燭,祭奠30萬遇難者,祈願世界永遠和平。

 

美國西部時間12日傍晚,在中國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的同時,舊金山灣區華僑華人代表以及華文學校師生在舊金山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同步舉行公祭活動,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

 

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發起人、舊金山華人社會活動家方李邦琴女士主持儀式。會場氣氛莊重肅穆,150支蠟燭擺出“12·13”圖案,燭光搖曳。華僑華人代表在公祭活動上通過大螢幕全程觀看了中國國家公祭儀式電視直播,並肅立默哀。

 

華文學校的師生在紀念橫幅上鄭重簽名留言。他們紛紛表示,作為炎黃子孫,不會忘記中華民族那段苦難歷史,他們為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今天的強大國力感到自豪。

 

方李邦琴説,通過與國家公祭儀式同步舉行公祭活動,華僑華人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更加真切,心與心更緊密相連。

 

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

12月13日,在美國紐約,華僑華人代表在紀念活動上打出寫有“國行公祭 祀我國殤”的橫幅。當日,近十個華僑華人社團的代表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舉行南京大屠殺80週年紀念活動,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13日,在紐約曼哈頓,近十個華僑華人社團的代表在林則徐廣場舉行活動,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數十位代表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敬獻花圈,靜默哀悼。

 

福建公所秘書長曾賢秋説,今天的紀念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真相、牢記歷史,“我們希望華僑華人的下一代都記住,今天是勿忘國恥的日子”。他説,侵華日軍犯下了殘忍的罪行,人們在牢記歷史的同時要珍惜和平,尊重生命。(新華社紐約電 參與記者:李保東、吳曉淩、王文)

展開全文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香港各界組織活動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

2017-12-1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香港陰雲密布,像是在訴説著一曲無言的輓歌。香港特區政府、社團組織及市民當天組織多項活動紀念這一沉重的日子,告誡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當天,特區政府在香港海防博物館堡壘大堂舉行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死難者。自2014年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後,特區政府每年都會舉辦這一活動。

 

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香港保衛戰的重要戰場之一,海防博物館當天在白色花圈映襯下格外莊嚴肅穆,活動場地背景板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幾個大字更是提醒著人們這段歷史。

 

紀念儀式于早晨9時正式開始。奏唱國歌后,主持人宣讀祭詞:“今天我們這裡聚首一堂,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死難者。”“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了持續40多天的大屠殺。今年是南京大屠殺發生80週年,我們希望借此機會表明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之後,全體人員靜默兩分鐘,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死難者致獻花圈並簽署紀念冊,現場嘉賓代表致鞠躬禮。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特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等出席悼念儀式。其他出席人士包括中央駐港機構代表、司法界代表、特區政府高級官員、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退伍軍人團體、學生團體等。

 

來自培英中學的馬莎莎與40多位同學一起參加了紀念儀式的觀禮活動。她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有責任一起了解和銘記這段歷史。她之前從課本上學習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今天參加悼念儀式,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段歷史的沉重。

 

在香港中環,“同心護港”等多個民間團體自發組織悼念活動。參與活動的不僅有普通香港市民,還有幾位原東江縱隊的香港老戰士。已過耄耋之年的他們或拄著拐杖,或坐著輪椅前來,在活動開始前與市民一齊高呼“勿忘國恥,紀念南京大屠殺80週年”的口號。

 

活動組織者在和平紀念碑前放置了白色與黃色菊花組成的花圈和“銘記歷史,勿忘國殤”的橫幅。參與悼念活動的人群從9時半起分批鞠躬、默哀。

 

為了讓香港市民對南京大屠殺有更深刻的了解,江蘇省海外聯誼會、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南京海外聯誼會等社團在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永久會址舉辦了“共同見證——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展覽以近200張歷史照片、多份文字和視頻資料揭示了日軍在南京屠殺的暴行,也記錄了外籍人士救援中國難民的感人故事。

 

在展覽開幕式中,到場嘉賓共同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默哀並獻上白花。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表示,希望這次展覽讓大家了解到戰爭的殘酷,記住那些為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們。同時希望香港年輕人珍視當下、不忘過去、珍愛和平,為國家和香港攜手作出貢獻。

 

香港澳門南京青年聯合會是此次活動的承辦方。該會會長牟翔表示,在南京長大的我們深知這段歷史並未離我們遠去,但不少香港市民對於南京大屠殺還不甚了解。希望這次展覽可以成為一個讓香港市民、年輕人和學生了解國家歷史的窗口,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 周雪婷)

展開全文

郁慕明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民族記憶需兩岸共同捍衛

2017-12-14

新黨主席郁慕明13日率“創新之旅”新黨大陸訪問團到訪南京,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郁慕明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民族記憶需兩岸共同捍衛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週年。“在這個特殊時刻來到這裡,更加感受到民族凝聚力之重要。對於這段民族記憶,兩岸需共同捍衛。”郁慕明説。

 

十餘年間,郁慕明多次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他告訴記者,“每次來南京,必到紀念館,重溫這段全民族的苦難記憶,提醒自己和台灣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

 

他認為,中華兒女可以不記住仇恨,但必須記住歷史。年輕一代的兩岸同胞,更應通過歷史的儀式感,感受凝聚與團結的力量。

 

本月9日至16日,郁慕明應邀率“創新之旅”訪問團,先後訪問北京、南京、上海,與大陸方面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探討交流。(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楊顏慈)

展開全文

習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2017-12-1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習近平1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南京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習近平、俞正聲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儀式。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習近平2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南京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這是習近平在廣場儀式結束後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新華社記者 鞠 鵬攝

 

本報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儀式並講話。

 

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紀念館集會廣場莊嚴肅穆,現場國旗下半旗。廣場西側巨大的“災難墻”上,灰黑的底色映襯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14個白色大字。約1萬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靜靜肅立。

 

9時58分,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步入儀式現場,站在各界代表方陣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8名禮兵肩槍齊步行進至公祭臺兩側佇立。

 

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軍樂團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嘹亮的歌聲響徹雲霄。國歌唱畢,全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同一時間,公祭現場和南京全城拉響防空警報,汽車、火車、輪船汽笛齊鳴,行人就地默哀。

 

默哀畢,軍樂團演奏《國家公祭獻曲》,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禮兵抬著8個花圈,緩步走上公祭臺,將花圈敬獻于“災難墻”前。80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

 

之後,俞正聲發表講話。他表示,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為的是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緬懷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所有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緬懷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國際友人,宣示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莊嚴表達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

 

俞正聲指出,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傷害。中日兩國要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俞正聲強調,和平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大家一起坦誠面對歷史。為了和平,世界各國人民要同心協力,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俞正聲指出,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的征程上,中國人民將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國人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俞正聲講話後,6名南京市各界代表3次撞響“和平大鐘”。隨著深沉悠遠的鐘聲,3000隻和平鴿淩空飛翔,寓意著對30萬死難者的深深追思和圓夢中華的雄心壯志。

 

公祭儀式結束後,習近平走進紀念館展廳,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參觀結束時,習近平在簽字簿上莊重簽名。

 

隨後,習近平親切會見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和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親屬代表。

 

丁薛祥、劉鶴、劉延東、許其亮、吉炳軒一同參加上述活動。

 

黃坤明主持公祭儀式。

 

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老戰士和老同志代表,中央黨政軍群有關部門和東部戰區、江蘇省、南京市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港澳臺同胞代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親屬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和遭受過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亞洲國家駐華使節代表,以色列等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遇難同胞親屬代表,江蘇省各界群眾代表等參加公祭儀式。

 

80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留下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展開全文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17-12-14

經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下稱紀念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13日下午,國臺辦副主任劉結一向紀念館授牌。該館成為繼中山陵之後,南京市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2月13日,經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臺辦副主任劉結一(右)向紀念館授牌。該館成為繼中山陵之後,南京市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為記錄戰爭暴行、祭奠逝去生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于1985年建成開放,選址于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三十多年間,紀念館接待了大量海內外參訪者。

 

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週年。當天,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國家公祭儀式在此舉行。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2月13日,經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臺辦副主任劉結一向紀念館授牌。該館成為繼中山陵之後,南京市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為國臺辦副主任劉結一(右三)等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劉結一表示,這段戰爭歲月是屬於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抗戰的勝利,正是中華民族共同浴血奮戰的成果,值得兩岸人民共同銘記。在紀念館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正是因為這段民族記憶需要兩岸同胞攜手捍衛。中華民族的未來,也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開創。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稱,作為傳承歷史記憶的公共文化設施,紀念館在對臺交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紀念館自建成開放以來,不斷加強與台灣各界的交流合作,並先後接待多個台灣參訪團。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後,該館將致力於打造成為增加兩岸民間交流、增強民族共識、擴大合作的平臺,為兩岸同胞保存和傳遞共同的歷史記憶。(完)

展開全文

澳門各界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2017-12-1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澳門各界人士在路環保安部隊高等學校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公祭儀式現場哀樂低回、氣氛凝重。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週年,公祭墻上用大字標示出“1937.12.13”“300000”的數字,提醒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公祭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海帆,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曉松,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葉大波,駐澳部隊司令員王文、政委周吳剛來到公祭墻前,代表各界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敬獻花籃。隨後,全場默哀一分鐘,緬懷逝者。

 

澳門特區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中央駐澳機構的代表以及中小學生等350余人參加了公祭儀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入侵南京,製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為紀念遇難同胞,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2月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新華社澳門電 記者 郭鑫)

展開全文

美籍在華專家:逃離陰影 日本需就南京大屠殺真心致歉

2017-12-14

英文《中國日報》12月13日刊登美籍記者蘭迪·賴特(Randy Wright)撰寫的文章《反思南京大屠殺:逃離陰影》,文中痛斥日本二戰時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呼籲日本向德國學習,承認錯誤向中國真心致歉。原文編譯如下:

 

12月13日是中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回想80年前,侵華日軍攻佔南京並對幾十萬無辜的中國老百姓犯下屠殺、姦淫等血腥暴行,我的心情十分悲痛。

 

南京大屠殺是一起集體暴行,侵華日軍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裏犯下數不清的暴行。這一慘絕人寰的事件以驚人的規模展現出人類內心隱藏的獸性以及放任獸性發展的恐怖。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醜陋的事件之一。

 

我從來沒有當過兵,也沒有參加過戰役。但多年來閱讀軍事歷史書籍讓我知曉了戰爭的可怕、國家的貪婪、人性的殘酷、和平的脆弱,以及生命的價值。如此循環生生不息。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一句警世之語:“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

 

我真希望不是這樣。縱觀歷史,君王霸主為了土地、財富、宗教或政治權力而互相殘殺,用仇恨憎惡的言語實現個人的野心。而結局,或早或晚,總是相似的:血流成河。

 

如南京大屠殺一般的慘案令人不安,它令人難以承受、傷疤難以抹平。逃避和漠視的態度相當於把真實發生過的歷史降格為純粹的抽象概念,相當於選擇性地忘記。

 

而銘記才是治愈的開始。真相的苦澀可以治愈人類的靈魂,對於那些曾經的侵略者,比如日本人更是如此。他們對受害者施以非人的暴行,漠視只會讓他們自己也失去人性。

 

在日本,有一些人似乎很難進行深刻反思,他們只想要戰爭走開,他們選擇了一條路徑,目標是盡可能地保存顏面。過去這些年來,日本人口口聲聲的道歉根本不是真心實意的,相反,只會讓苦澀難以消散。

 

日本應當向德國前總理維利·勃蘭特看齊。1970年,勃蘭特冒雨在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承認納粹德國給猶太人帶去的深重苦難。日本應當學習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的姿態,當以色列領導人試圖將猶太大屠殺的罪責轉嫁給一名伊斯蘭教士時,默克爾態度明確地表示:“我們全體德國人都非常清楚,納粹的種族狂熱導致文明崩塌,即猶太大屠殺。”默克爾的發言人説:“這段歷史永遠不能遺忘……我們知道,這一反人類罪行的責任在於德國,並且都是我們自己的罪責。”

 

同樣,南京大屠殺的發生也都是日本的罪責。

 

這些空洞的語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嗎?我不這麼認為。日本道歉也不僅僅是一個讓中國好受一點的問題。日本要走出歷史留下的陰影,必須坦誠、坦率地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以凈化自身。

展開全文

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訪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

2017-12-13

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訪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

12月12日,在日本靜岡,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在家中閱覽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書籍。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現在我們打開日本的網站搜索‘南京大屠殺’時,就會搜出不少類似‘這是中國人捏造的流言’‘是虛假的’等內容。”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面帶憂慮地説,“我深感日本的現狀值得警惕,因此更加希望能夠充分揭露這段歷史真相。”

 

森正孝指出,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很多,但其中大部分觀點毫無歷史學或社會科學依據,只是反復散播謠言。對於此類無稽之談,歷史學家本可無視。事實上,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歷史學家也確實是無視這些主張的。但到後來,他們對這些主張卻不能再視而不見了。

 

森正孝説,過去“南京大屠殺否定論”只是少數人捏造的謊言,但現在政治家和記者等群體中已經有一些人開始聲援這樣的主張,肆無忌憚地公開聲稱“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極右翼團體“日本會議”就主張南京大屠殺和強徵慰安婦等歷史事實並不存在,而現在日本國會中有200多名議員是這一團體的成員。“這樣的現狀令人感到驚訝和警惕。這些人認同右翼散播的謊言並公然發聲贊同,這對現在的日本來説可謂是最嚴峻的問題。”

 

森正孝指出,現在網上有很多日本年輕人受到右翼思想影響,成為所謂“網絡右翼”。在日本網站上搜索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內容,七八成都是否定其存在的。正因為如此,他更加希望能充分揭露這一歷史真相。

 

森正孝在揭露日軍侵華戰爭罪行的道路上已經跋涉了40餘年。隨著親歷戰爭的一代人越來越少,戰爭逐漸被日本人淡忘,森正孝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他説,戰爭親歷者的故去是無法避免的,將戰爭體驗傳遞給下一代人只有靠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但遺憾的是,日本教科書上的加害歷史不斷被刪減,而且近來這樣的趨勢愈演愈烈,學生們了解戰爭真相的機會正逐步被剝奪。

 

森正孝認為,日本在傳承歷史真相方面應學習德國。德國的學校教育正視歷史,學校會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參觀、學習,德國街頭也有很多與納粹暴行相關的紀念碑、紀念物,年青一代可以通過這些了解自己的祖輩曾做過什麼。“我認為,這在日本並非不可能做到,比如建立戰爭博物館、紀念館,讓孩子們在社會教育中了解加害歷史。我也將自己的希望寄託于社會教育,會去各種地方演講,講述自己親身調查的內容,併為大家播放我製作的電影。”

 

在森正孝看來,對中日民間交流來説,歷史問題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拋開這個問題,友好關係根本不能成立。他説,包括中國人和朝鮮半島民眾在內的亞洲人民都沒有忘記過去的歷史,為了有一天可以與他們建立真正的友好關係,日本人也必須了解歷史真相,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前輩過去究竟做過什麼。

 

目前,森正孝在日本靜岡大學教授和平學課程。“如何向下一代人更好地講述歷史真相是個重要課題,也是我的重要使命。雖然我年紀也不小了,但會繼續堅持下去,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王可佳 鄧敏)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