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做好“綠文章” 一茶生“三金”
2020-11-30 09:35:28來源:貴陽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路晶森

做好“綠文章” 一茶生“三金”

藍芝茶葉基地。攝 鄭宇瀟

  開陽縣南龍鄉,百年前就以産“貢茶”聞名。昔日山高路遠、坡陡彎急,黔貨難出山,農民難致富。

  近年來,貴陽脫貧攻堅大膽實踐、蹄疾步穩。南龍鄉瞄準茶産業、重拾“金招牌”,打出“茶旅牌”,大力調整産業結構,以田坎村等村落為示範點,全面推動茶園建設,實施精準脫貧,建檔立卡人口全面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曾被列為貴陽市20個特困村之一的田坎村,如今正昂首邁步小康。

  發展産業 邁過窮“坎”

  10月下旬,60多歲的簡光華和妻子頭戴蓑笠、身著布衫,穿行茶樹叢中,雙手翻飛,摘下一把把茶枝。“以前我們只曉得採春茶,現在鄉里引進了大公司,春茶、夏茶、秋茶都能采收。一年中有三個季節,個個月都有工資領,知足啦。”南龍鄉田坎村吳家寨組村民簡光華笑得合不攏嘴。

  三面環山的田坎村,坐落在開陽縣東南部。一片坡地上,村民世代靠傳統農業為生,久困于山,貧窮是難過的“坎”。

  “以前家裏就是兩畝苞谷地,一年忙到頭,收穫的糧食都不夠吃。”簡光華一家有兩個殘疾人,缺勞力,更缺技能,他不知道,除了種苞谷,山旮旯裏還能種什麼?

  2017年,貴陽市吹響脫貧攻堅號角,精準“決戰”20個特困村。田坎村,被列為貴陽市委宣傳部和市總工會定點幫扶的重點村。貴陽市、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四級聯動,研民情、盤家底,因戶施策,全力推動脫貧攻堅。

  要致富先修路,在幫扶單位支持下,田坎村兩年建成10條路、修好兩處人畜飲水工程,其中2018年建成投用的人飲鞏固提升工程一期,從垂直200多米的深溝提水上山,解決了當地近20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補短板、強弱項,夯實基礎,農民要致富,還是必須集中力量、大幹産業。”田坎村村委會主任楊維洪説。依託富硒山地資源優勢,南龍鄉按照“宜茶則茶、宜果則果、宜蔬則蔬”原則,統籌推進茶葉、水果、蔬菜和林下養殖等高附加值産業,逐步形成以茶為主的特色農業經濟。新發展理念引領下,藍芝、貢禹、益榮等20多家茶企紛紛入駐,在此投資興業,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以流轉土地、聘請農戶等方式,帶動487戶群眾戶均年增收2600元。

  2016年,田坎村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象識別,有貧困戶14戶53人;2019年9月30日,田坎村人均年收入達98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53人脫貧出列,田坎村穩穩地邁過了貧窮這道“坎”。

  茶旅一體 大山生“金”

  “開門見山”是桎梏,依託山地特色農業謀發展,卻是致富之門的“金鑰匙”。觀念一變天地寬,南龍大山生了“金”。

  在貴州農村産業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引領下,南龍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用“一杯茶”實現後發趕超。

  目前,南龍鄉已建設茶園4.65萬餘畝,種植蔬菜1.2萬畝,種植水果1.36萬畝。茶樹、瓜果遍山頭,硬化路串起家家戶戶,村容村貌一天一個樣,村民們幹勁十足,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走進位於南龍鄉的“益榮茶園”,記者看到,茶樹連綿、上山又下山,依山就勢修建的茶葉生産車間、體驗車間、活動中心、培訓中心、營養餐廳等,古香古色,神韻十足。

  2017年入駐南龍鄉的貴州開陽益榮茶業有限公司,現已連片打造了4500畝茶園,2019年實現産值800萬元。去年,該公司還與湖南茶企合作,用50噸富硒南龍茶“撬”開了非洲市場。“小試牛刀”,便收到不錯的市場反響,貴州開陽益榮茶業有限公司經理禹佳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下一步,公司準備繼續整合資源,通過名優茶、大宗茶兩手抓,推動‘南龍茶’出山出海。”

  站在“益榮茶園”,隔山相望,另一個山頭上,“藍芝茶葉基地”一片綠色“茶海”。據介紹,該基地有1200畝生態有機茶園和2000畝合作社茶園,可年産優質富硒有機綠茶4萬餘斤、優質富硒有機紅茶4.5萬餘斤。

  興一業,帶一片,富一方。10月18日,南龍鄉首個年産1000噸綠茶加工項目開工,儲青機、殺青機、烘乾機、揀梗機、圓篩機……自動生産線上轟鳴的機械,將大大延長茶園採摘期和茶産業鏈條,推動南龍鄉充分利用6個村的夏秋茶資源,助力茶農增收、茶企增效。

  據介紹,該項目由開陽浙龍茶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目前已投資400余萬元,廠房用地約10畝。新公司“加碼”地方經濟,簡光華向記者算了算他的“新賬本”:“一畝苞谷一年最多收入700元,現在一畝茶能掙4000元,流轉了土地有收入,上茶山打工有工資,入股合作社還有分紅。一茶生‘三金’,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發展茶産業,南龍既守住了“生態氣色”,也擦亮了“經濟底色”。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南龍鄉乘勢而上,全力推動“茶旅一體化”,用好貢茶文化、水東文化、陽明文化,講好南龍故事,讓遊客在體驗採茶、制茶過程中,收穫鄉村新樂趣。

  留住鄉愁 提振信心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南龍鄉一手推動産業發展,一手聚力打造陣地。

  今年6月,木梁木柱、古樸典雅的村史館在田坎村落成開館。作為開陽縣首個村史館,館內陳展集思想宣傳、主題教育、文化傳承于一體。

  走進佔地2500平方米的館內,蓑衣斗笠、風鼓耙子等大型農耕器具,稱量貴重物品的“老秤”,農家計量糧食的“鬥”和“升”,以及民族服飾、糧票、布票等50余件實物,30余種書法資料,再現了崢嶸革命歲月、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發生的巨大變化。

  “優秀的鄉土文化,在這裡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動’起來、‘興’起來、‘傳’下去。”楊維洪説,2019年5月,村史館啟動建設時,不少村民義務收集整理史料,大家都很積極,“每一個老物件,都是村民們壓箱底的‘寶貝’。把‘寶貝’都聚在一起,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記憶,這是延續歷史文脈、記住鄉愁的去處,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園。”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村史館專門佈置了“脫貧攻堅”榮譽墻、紀實墻,一幅幅幫扶圖片記錄下田坎村過“坎”歷程,一條條脫貧攻堅先進稱號的錦帶展示著村民戰天鬥地的自強精神。

  與鄉愁相互呼應,一個特別的“勵志超市”今年也在南龍鄉建成投用。與普通超市不一樣,“勵志超市”裏買東西不用錢,而是要用積分換。“村民的言行舉止就是‘積分’,比如房前屋後環境衛生是否乾淨、子女教育是否上心、紅白喜事是否簡約等,都是可以拿到積分的依據。”南龍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胡晉説,目前“勵志超市”添置了洗衣粉、雨傘、洗髮露、電磁爐等50余種日用品及文具。

  “聚焦小真小善小美,深耕文明鄉風,激活了南龍人振興鄉村的責任感、自信心。”胡晉説。産業有“方”,脫貧有“路”,治理有“術”。南龍鄉正在不斷續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篇章。(文 佘崇忠 張可 遊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