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龍粵合作“北薯南種”模式結碩果
2020-11-26 09:15:4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原標題:“黃麻子”土豆“移民”到廣東賣上蘋果價13000畝純收入1900萬元 龍粵合作“北薯南種”模式結碩果

龍粵合作“北薯南種”模式結碩果

農戶在收土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黃麻子”馬鈴薯是全國第一例薯類商標,“出生”于望奎縣,其特點是早熟、高産、質佳、味好,而且抗病性強、適應性廣、耐貯耐運,被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推廣品種。

  2014年,“黃麻子”從黑土地“移民”到廣東湛江遂溪縣草潭鎮的紅土地上,克服了“水土不服”,第一年試種500畝,畝産達到5000斤,每斤賣到1.3元,高出北方市場價格一倍,每畝純效益達到2000元。

  2015年,在望奎縣委縣政府的推動下,由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牽頭,組織27戶貧困戶和34台(套)大型機械及6台(套)噴灌設施,在每年10月中旬南下種植馬鈴薯,第二年2月末收穫,接茬種植青貯玉米,然後4月末北上返鄉種大田,實現了“一年忙兩季、一年有三收”。特別是種植的馬鈴薯“反季上市”“形味俱佳”,商品薯每市斤最高賣到1.5元、原料薯賣到1.2元,小土豆賣上蘋果價,流轉的4830畝土地5個月創收近1000萬元。

  2019年,龍薯聯社南種土地13000畝,純收入1900萬元,社員增收492萬元。

  一個女人的突發奇想

  2013年,李亞文還是望奎縣東郊鎮黨委書記。到廣東參加全國馬鈴薯大會,參觀完惠東縣馬鈴薯種植基地,她深受啟發,廣東冬種馬鈴薯的收購價達到2400元/噸,比黑龍江高出約一倍。

  “能不能發揮‘黃麻子’品種優勢和望奎農民種馬鈴薯的技術優勢,在廣東租地種馬鈴薯?”李亞文突發奇想。

  她回來將這一信息彙報後,引起了望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意識到,這是加強與發達地區農業外向型合作、發展域外經濟的難得機遇,在馬鈴薯被列為第四大主糧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更顯其重要意義。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地處北部灣北岸,氣候炎熱而又濕潤,土地沙化屬紅沙土,特別適宜種植馬鈴薯,但這裡的農民大多以打魚為生,重漁輕農,特別是冬季土地閒置不少。於是,這裡被選做“北薯南種”種植基地。

  一個聯社的“北社南營”

  草潭鎮有2萬畝耕地,人均只有0.3畝。

  “只有把土地集中了,才能實現規模化經營。”參與試種的龍薯聯社理事長常庚國建議。

  2015年,望奎縣委縣政府開始把“北薯南種”列為振興鄉村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不但積極出面解決了大型機械運輸、用水、資金等問題,還協助龍薯聯社與“上好佳”“麥肯”等大公司簽訂了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常年合作經營協議,産品由企業全部收購,徹底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

  自此,龍薯聯社在廣東開啟了“北社南營”模式:每年秋後,望奎基地馬鈴薯收穫後,湛江基地進入種植季,到第二年二三月份,湛江馬鈴薯收穫後留少量人種植青儲玉米,將技術骨幹撤回望奎,準備新一年馬鈴薯種植。

  聯社在廣東種植的品種,從最初的馬鈴薯、玉米兩茬,不斷擴展到馬鈴薯、玉米、地瓜、西瓜、火龍果等多品種多茬。

  “咱們東北的大農機有效利用期只有兩個月,而到了遂溪,利用期達到10個月。”常庚國説。今年,他從望奎帶到廣東33人,其中很多人已經跟他去了6年,也有的成為聯社的管理人員,入了聯社的股份,每年根據利潤還可以分紅。

  “參與‘北社南營’的農戶平均每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常庚國説。

  目前,龍薯聯社已經由建立初期500農戶組成的一個合作社,發展壯大到1700戶農戶組成四個合作社聯合社,已成為集科研、生産、銷售為一身的現代化複合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兩個省際的農業合作

  《黑龍江省與廣東省對口合作重點工作計劃》明確提出,“加強兩省在基地建設、農業經營、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理念和先進經驗交流,引導黑龍江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廣東省擴大馬鈴薯基地建設。”

  2018年11月,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和引導下,“北薯南種”龍粵合作高效農業生産模式創建與推廣項目正式啟動。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成立項目組,以黑龍江省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為基礎,引入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及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推進“稻—稻—薯”生産模式的規模化、産業化和信息化,將該模式打造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區域合作新模式。

  2019年,在遂溪縣城月鎮石塘村龍粵合作“稻—稻—薯”高效生産示範基地稻田冬種馬鈴薯710畝,獲得成功。

  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榮發説:“在這個項目中,通過將馬鈴薯種植與優質水稻種植相結合,形成‘早造優質稻—晚造優質稻—冬種馬鈴薯’一年三造的高産高效栽培模式,我們這一方負責兩季水稻種植,龍薯聯社負責馬鈴薯種植。每年3月中旬種第一季,100天左右收穫,然後種第二季,到10月下旬收穫。11月20日左右種馬鈴薯。”

  隨著兩地對口合作範圍逐步擴大,增強了合作社的整體吸附能力和輻射功能。在這個項目的帶動下,湛江6000噸異地糧食儲備基地落戶望奎;望奎縣在湛江市開設農産品體驗店2家,進駐連鎖商超26家,年可銷售龍江農産品3000噸以上。

  如今,“黃麻子”馬鈴薯業務範圍已發展到12個省、30多個城市。(記者 周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