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斯拉榮膺“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10週年制度創新樣本企業”稱號。恰逢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10週年之際,在這個重要節點,獲得如此稱號,再次證明了上海對於特斯拉卓越的創新能力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力的認可,肯定了特斯拉在持續創新、專利開放、本土化、制度轉變等方面的不懈進步。
“從上海超級工廠落地臨港以來,特斯拉深度參與到了上海自貿區及臨港新片區的建設中來,深切感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對特斯拉發展的大力支持。”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表示。
自2019年落戶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屢次刷新“效率”紀錄。2023年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200萬輛整車下線,再次驗證了“特斯拉速度”:達成第一個“100萬輛” ,上海超級工廠用了33個月;而完成第二個“100萬輛” ,僅用了13個月,再次刷新行業紀錄。在不到4年時間已經生産了200萬輛整車,上海超級工廠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特斯拉效率最高的工廠。
不僅如此,9月17日,特斯拉官方通過社交媒體宣佈,日前在上海超級工廠下線的一台來自“中國製造”的珍珠白色Model 3煥新版,成為了特斯拉全球下線的第500萬輛整車,並感謝全球車主的支持。
産能神話仍在繼續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提供可複製的生産經驗
從創新科技到可複製的建設經驗,特斯拉一直將創新和變革作為不變的目標,不斷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堪稱全球産能標杆的傑出代表。
空間佈局創新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採用直線型和雙層廠房設計,為車身配件在工廠內部的橫向和垂直運輸創造了無與倫比的便利,從而顯著提高了空間利用效率。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還創新性地引入了獨特的物流系統——輪子上的倉庫(Warehouse On Wheels),這一系統採用流動的集裝箱倉庫,幾乎省卻了所有傳統倉儲面積,從而實現了工廠佔地面積的極小化,還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實現了以空間換取産能的目標。
自動化生産創新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95%的自動化率遠超大多數車企。憑藉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優化的生産流程,特斯拉顯著提高了其製造效率:在傳統的車輛製造流程中,通常需要數千名員工協同合作才能完成一條生産線的各項工作;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高度自動化的生産線為支撐,如今只需幾十名員工,就能夠順利完成同等規模的製造任務。
在製造工藝創新方面,特斯拉成功開創了一體壓鑄工藝的先河,為整個行業提供極具參考價值的技術發展方向。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應用了6000噸級的壓鑄機,實現了後底板一次壓鑄成型的製造工藝,以此取代了原本需要70多個零件焊接組裝的過程,極大簡化了Model Y車型後底板結構件的生産過程,從而大幅縮短了生産時間,也增強了車身安全性。
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其“不到40秒下線一台車”驚人的生産速度,遠遠超越傳統車企,創造了整車生産速度的新標杆。其寶貴的經驗不僅被美國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德國柏林超級工廠等工廠所“復刻”,而且在“現象級紀錄”的標簽下,持續前行,刷新産能神話。
深度參與自貿試驗區建設 産學研並線發力促進協同發展
在自身的高速發展之外,特斯拉還深度參與到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之中,積極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用行動為電動車領域的産業升級注入了新的動力。
目前,上海超級工廠的“4小時供應鏈”體系橫跨江浙滬三地,從臨港新片區向外輻射至蘇州、寧波、南通等長三角地區,垂直整合了包括電池、晶片、自動駕駛系統、內飾、精密加工等電動車零部件的全生態鏈,形成了全面且成熟的完整供應鏈,零部件本地化率超過 95%,中國員工佔比99.99%以上。
特斯拉不僅帶動了産業上下游數百家本土供應商的發展,也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超級工廠和供應鏈的集群效應正在進一步拉動臨港及上海的相關産業發展。2021年5月,18個智慧新能源電動車産業項目集中簽約落地臨港,總投資超過160億元;2023年,臨港新增簽約特斯拉儲能項目、長電晶片封測項目等重大前沿産業項目86個,總投資達885億元。
4年來,上海超級工廠正在和它的供應鏈“朋友圈”共同成長,包括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內,臨港的新能源汽車年産值已突破2300億元。
特斯拉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也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作為一家技術密集型企業,特斯拉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特斯拉還創新了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參與國家産教融合試點項目,深入推動人才培養和交流項目,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新型學徒項目等方式多渠道培養高水準技能人才,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的全方位融合。
截至 2022 年底,特斯拉在中國已累計組建 20 個校企合作班,定向培養 670 名學員,新型學徒項目參與學員超過900人,近150人通過成人高考考入合作院校成人本科,完成學業並表現優秀將享受特斯拉專門的獎學金。
可以説,特斯拉正在用實際行動助力中國智造的人才培養,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添磚加瓦。
乘制度創新之東風 卓越的營商環境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保駕護航
以其高效運作、刷新紀錄的生産速度,健全的供應鏈發展、人才培養機制而聞名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中國營商制度的創新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卓越的營商環境。正是中國營商制度的創新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卓越的營商環境,為特斯拉在這片沃土上的茁壯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高效運作的背後,離不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優質開放的營商環境。”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説,長三角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上海通江達海的地理位置及對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優質的營商環境共同助力特斯拉快速成長。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規模龐大,項目體量巨大且建設複雜,傳統的行政審批程式在如此的情況,很可能成為一個“時間攔路虎”。然而,在確保所有審批環節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臨港新片區勇於探索並實施了一項新的機制,即“容缺後補”,以加速相關審批流程。與此同時,臨港新片區還不忘始終堅守著對涉及安全、環保等關鍵問題的高標準驗收,絕不妥協、絕不突破任何底線。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曾在上海市首批國産特斯拉交付儀式上表示,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特斯拉團隊的不懈努力,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展現了“上海速度”的魅力。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位於長三角,匯聚了完善的新能源産業集群、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城市魅力、便捷的交通通道等優勢,形成了獨特的高效生産力環境。臨港新片區創新的制度安排成就了“特斯拉速度”,並將特斯拉打造成了制度創新的典範企業。
特斯拉的到來不僅提升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國際競爭力,還為上海臨港地區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供應商入駐,同時也建立本土化供應鏈,並將合作夥伴帶到了世界舞臺。這一成功範例既突顯了中國在可持續交通和新能源技術領域的迅猛發展,同時也展示了特斯拉作為創新和領先者的地位。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成功故事鼓舞著其他企業,激發了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同時也彰顯了中國政府在推動改革和創新方面的決心。這一合作充分展示了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的成果,為中國新能源産業和車輛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榜樣。
“特斯拉將持續投入臨港新片區産業集群和區域發展,助力中國新能源車産業引領市場的高速發展。”陶琳説。(解金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