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2日,一路“童”行——上汽大眾“繁星計劃”希望小學公益行動來到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廟壩鎮小陀小學。上汽大眾的員工和媒體志願者為當地師生帶去最新的STEM課程,還通過籃球友誼賽及塗鴉帳篷等趣味活動,給孩子們留下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2023“繁星計劃”希望小學公益行動由上汽大眾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從3月開始,已相繼探訪了廣西、陜西等地的希望小學,並首次將公益足跡覆蓋到新疆克拉瑪依第十九小學等非上汽大眾援建的希望小學,帶領孩子們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和探索世界,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科學之光 助力孩子逐夢星辰
“每個孩子都如同天上的繁星,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始於2015年的上汽大眾“繁星計劃”,以此為初衷,守護青少年公平教育和全面健康成長。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捐贈超過1,600萬元,援建了11所希望學校,幫助學校改善基礎設施。每年有超過千名青少年因此受益,總受益人數超過2萬人。
STEM教育是國內外關注的熱門方向,是培養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關鍵。目前,鄉村地區的STEM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上汽大眾希望攜手各方一起推動STEM教育落地鄉村地區學校,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上汽大眾“繁星計劃”迎來2.0升級,以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為著力點,通過課程研發、教師能力建設、配套活動開展等多重措施,推動鄉村教育軟實力的培育,將汽車誕生背後的價值——科學探索與創新精神,以教育公益的方式惠及更多孩子,助力他們逐夢星辰。
上汽大眾的員工及媒體志願者還把“繁星計劃”2.0的主要成果——STEM科學課程帶到了小陀小學,並以助教的身份參與了課程教授。課程中,孩子們了解了昆蟲的習性,製作了風能小車,一起動手探索科學的奧秘。
這套STEM科學課程由上汽大眾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進行研發,從內容上考慮到鄉村教育的特性,從孩子們熟悉的一草一木入手,展開課題設計。上汽大眾的工程師也參與到課程研發中,貢獻自己的科學專長。基於該系列STEM課程,上汽大眾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還推出了“上汽大眾希望工程STEM課程教師培訓”公益項目,面向100位教師開展集中培訓,培訓既涵蓋了理論知識,又為教師們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幫助提升當地教師對STEM課程體系的認知及跨學科教學能力。
“共益+”同行 踐行企業公民責任
上汽大眾的發展歷程一直伴隨著對公益事業的投入。為了讓更多有志於社會公益的夥伴加入到其中,上汽大眾針對志願者團隊推出了“共益+”志願者項目,聯合公益機構、NGO組織、媒體夥伴和倡導健康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共益夥伴,加入到志願者服務中來,共同打造共益生態圈。企業員工、媒體夥伴和共益機構的“共益+”志願者們如今已成為上汽大眾踐行社會責任的中堅力量。
今年,近70位員工與媒體夥伴組成志願者團隊,化身科學老師,前往各地希望小學進行探訪和支教活動,這已然成為“繁星計劃”的一種傳統;上汽大眾還與青基會聯合開展“圖書圓夢 愛再心動”圖書捐贈計劃,面向公眾籌集近千本愛心書籍,照亮山區孩子們求知的道路。
不僅是在教育公益事業領域,上汽大眾還在其他領域開展了豐富的可持續相關公益行動:交通安全領域,在上海開展“社區交通安全 你我共同守衛”活動,將道路交通安全理念傳遞給社區居民;社區文化領域,在南京啟動“極美南京”公益項目,通過“致敬城市平凡英雄”公益行動,向城市守護者致敬;環境保護領域,在寧波打造“零影響工廠”環境保護活動,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觀測活動,傳遞人與自然、企業與社區的和諧共生理念。
此外,上汽大眾在培育志願者方面也持續發力,攜手青年報、新聞晨報教育發展中心等,面向青少年與青年人群招募“共益+”志願者,組織志願服務培訓,並參與到生態環保、社會公益、體育賽事等志願服務項目中,為公益事業培育新生力量。
從“繁星計劃”到“共益+”,上汽大眾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寬公益朋友圈,從教育、社區的公益項目出發,擴展至與媒體、公益機構合作的更多公益項目,為有志於可持續的人群提供更多更專業的培訓與實踐機會。未來,上汽大眾將持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低碳産品、更綠色的出行體驗、更溫暖的公益服務,倡導更多人加入到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中,一起讓大眾更出眾。(資料來源:上汽大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