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對上下游産業的拉動效應正在不斷放大。汽車出口的節節攀升,使得作為主要運力的汽車運輸船一船難求、租金飆漲,於是車企競相買船出海,由此帶動了船舶製造業加速發展,與此同時,航運企業也在探索汽車海運新模式,多方合力之下,汽車出口加速進入“自主船運”新階段。
圖為“BYD EXPLORER NO.1”(比亞迪“開拓者1號”)滾裝船抵達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新華社發
新能源汽車出口激增 催生“國車自運”新機遇
搭載5000多臺新能源車的“BYD EXPLORER NO.1”(比亞迪“開拓者1號”)滾裝船,近日在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舉行首航儀式,將駛往歐洲的符利辛根港和不來梅哈芬港,該船是比亞迪“出海船隊”首船。
“BYD EXPLORER NO.1”是由中國企業中集來福士為國際主流航運公司佐迪亞克海運建造的專用汽車運輸船,並由船東租給比亞迪。該船于1月9日在山東龍口交付,當日下午抵達煙臺港,裝上首批1389台新能源車;1月14日上午停靠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開始裝載第二批4000多臺新能源車。
近日,鋰電池新能源客車在廈門現代碼頭進行吊裝。資料照片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522.1萬輛。伴隨著中國汽車出口量激增,作為主要運力的汽車運輸船也“一船難求”。
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數據顯示,從2020年8月至2023年11月底,一艘6500標準車位汽車運輸船一年期的租金已從1萬美元/天飆升至11.5萬美元/天,漲幅逾10倍。
為進一步增強汽車出口能力,近年來,比亞迪、奇瑞、上汽等中國車企紛紛組建船隊,加速進入“自主船運”新階段。
2023年1月23日,廣船國際宣佈成功生效2艘比亞迪雙燃料汽車運輸船訂單;隨後,奇瑞集團宣佈將組建自有船隊;近兩年來,上汽集團旗下的安吉物流已于江南造船廠訂購多艘7000車以上的大型汽車運輸船……
近年來,全球汽車航運市場集中度居高不下,日韓等國的車企深度綁定運輸環節。據招商銀行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全球運力規模前十的汽車運輸航運公司佔據了59.42%的市場份額,以日本、韓國、歐洲船東為主,日韓汽車運輸船運力則大多與本國汽車生産商深度綁定。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前,中國車企並未注重打造自己的運輸船隊,僅有安吉物流等少數汽車企業自營船隊,與國外船東相比整體運力規模偏低。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分析師介紹,當前中國汽車運輸船已運營運力為39船共計11.5萬車位,僅佔全球船隊規模的2.8%。
中國的汽車跨洋運力和汽車出口能力嚴重不匹配。隨著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和汽車出口進入高速增長期,“中國造船中國買”“國車自運”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目前,中國船廠承接了全球絕大多數汽車運輸船新增訂單,以廣船國際為例,其汽車運輸船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8年。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數據顯示,在當前全球汽車運輸船訂單中,中國船東下的訂單佔比高達21.1%。等到新船訂單陸續交付後,中國船隊的汽車運輸船運力佔比將明顯提高,有望躍居全球第四。
業內專家認為,高性價比是國産汽車出海競爭的關鍵,而海運成本很大程度上影響終端售價,本土航運公司通過與汽車生産商長期緊密合作,可以提供更經濟的運輸方案。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説,車企競相買船出海,這是中國汽車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化步伐加快的表現。對於車企來説,買船出海能夠保障出口業務的穩定進行、降低運輸成本,保障産品準時交付給海外客戶。(王豐 梁希之)
“綠色車”搭乘“綠色船” 中國智造“組團”出海
1月17日,7600車位LNG雙燃料滾裝遠洋船“上汽安吉申誠號”從上海外高橋海通國際汽車碼頭開啟首航,約5000輛中國自主品牌“智造”的新車以及部分工程機械將乘著這一“巨無霸”前往歐洲。
近日,一輛MG汽車即將駛上7600車位LNG雙燃料滾裝遠洋船“上汽安吉申誠號”奔赴歐洲。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上汽安吉申誠號”的首航,意味著中國汽車行業遠洋運輸正在實現“國輪國造、國車國運”,也意味著“中國智造綠色車”未來將可以定期乘著“中國智造綠色船”出海。
“雙燃料的設計意味著船隻航行時可以使用LNG,也可以使用低硫油或者傳統的輕柴油,相比傳統汽車滾裝船降低碳排放約30%。以往返一次歐洲為例,預計碳排放可降低1300噸。”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金麒説。
值得注意的是,這艘200米長、38米寬、13層樓高的遠洋巨輪,擁有7600車位、排水量超過4萬噸,它不僅使用綠色動力,還為裝載“綠色汽車”進行了專門設計。
上汽國際黨委書記趙愛民説,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節節攀升,汽車出口逐步走向“國輪國造、國車國運”新階段,中國汽車廠商也正在海外投建更多的生産基地,目前上汽在歐洲的建廠工作正在推進中。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到2025年,海外銷量目標計劃達到150萬輛。(周蕊)
滾裝船“滿艙”改乘散貨船 汽車海運打通新渠道
近日,30輛鋰電池新能源客車在廈門現代碼頭被陸續吊裝上中國香港籍散貨船“含和”輪,被運往阿聯酋迪拜的傑拜勒阿裏港,這是今年廈門首批乘散貨船海運出口的鋰電池新能源客車。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國産新能源汽車受到國際市場青睞,海運出口需求大幅增加。作為福建省新能源産品出口的重要海運樞紐,去年廈門港新能源汽車出口8.5萬輛,鋰離子蓄電池出口3.84萬標箱,出口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圖為停放在大連港大連汽車碼頭有限公司港口停車場的新車。記者從大連海關獲悉,2023年大連口岸全年出口汽車102773輛,同比增長143%,創歷史新高。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廈門海事局東渡海事處海事監管科科長王壘告訴記者,按照傳統,汽車海運出口一般由滾裝船承運,但由於新能源汽車出口越來越多,滾裝船艙位難求,運力不足。為了按時交付出口車輛訂單,不少新能源車企將目光投向市場運力充足的散貨船。廈門探索採用散貨船載運新能源汽車的可行性,制定新能源客車散貨船出運“專船專策”綜合保障服務方案,促使船舶安全、合法參與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海上運輸,打通了海運出口新渠道。
為了保障新能源汽車散貨船海運安全,廈門海事局重點檢查船舶是否持有有效適裝證書、鋰電池荷電狀態是否保持在最佳可控區間等,併為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優先進行船舶進出口岸審批,壓縮船舶待港時間,提高通關效率。
廈門海事局危管防污處三級主任科員陳旭説,福建新能源産業具有“産運銷”一體化優勢,海事部門在做好新能源産品海運監督保障工作的同時,將持續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節省運輸成本,助力廈門港營商環境優化和航運經濟高品質發展。 (周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