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熱議“低碳轉型” 氫能重卡助力鋼鐵行業深度降碳
2024-03-08 13:37: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低碳環保、能源轉型是當今中國重要議題,其中,“發展氫能”和“鋼鐵行業綠色轉型”是目前熱議焦點。目前,已有多位相關人士為氫能發展和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建言獻策,關於“氫能”和“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多項議題,也讓應用於鋼鐵物流場景中的氫能重卡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鋼鐵行業綠色轉型勢不可擋

  鋼鐵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據相關資料獲知,2023年我國粗鋼産量達到10.19億噸,佔全球粗鋼産量的54%,而作為高耗能和高排放的行業之一,我國鋼鐵行業能源消費量約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碳排放量約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

  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對於實現我國“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河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蘭玉提出了四方面建議:一是加快鋼鐵工業綠色轉型示範區試點建設;二是健全鋼鐵行業綠色能源消納的支撐體系;三是構建“一中心、多平臺”的鋼鐵産品碳足跡認證體系;四是開展鋼鐵産品碳足跡登記存證試點建設,提升碳數據品質。

  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榮華建議:從鋼鐵行業碳足跡真實減碳、完善鋼鐵行業雙碳鼓勵政策、積極倡導綠色運輸等六個方面統籌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

  江蘇崑崙互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圍繞我國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提出鼓勵鋼鐵企業建設新型儲能基礎設施的建議。

  從幾位相關人士的建議中不難看出,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勢必使然。

  氫能重卡 打造鋼鐵物流“新標杆”

  綠色轉型的關鍵中,也涉及到生産及物資調配中的物流這一重要環節,而氫能重卡非常契合於鋼鐵行業的物流應用場景,是鋼鐵物流深度減排的關鍵一環,也是撬動氫能産業鏈和鋼鐵産業深度融合,持續探索更多氫能應用與減排減碳的重要力量。

熱議“低碳轉型” 氫能重卡助力鋼鐵行業深度降碳_fororder_image001

  近幾年,中國眾多企業正在不斷發揮各自在氫能源産業資源、應用場景、關鍵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先行先試”打造氫能重卡代表性應用場景。鋼鐵物流運輸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作為國內氫能産業的先行者,未勢能源積極開展探索氫能在鋼鐵行業減排的應用,以氫能商用車為切入點,通過大規模應用氫能重卡拉動鋼鐵物流運輸,為鋼鐵企業提供清潔、高效的綠色運輸解決方案,助力鋼鐵行業真正實現有效的深度減排降碳。

  目前,未勢能源鏈合鋼鐵行業合作夥伴,在鋼鐵運輸領域落地了多個氫能重卡規模化運營項目。

熱議“低碳轉型” 氫能重卡助力鋼鐵行業深度降碳_fororder_image002

  2023年,未勢能源與河鋼工業技術簽署50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戰略合作,先行先試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鋼鐵行業倒短運輸,先期已投放200多輛,投入“唐山港—秦皇島”運輸專線商業化運營,主要服務於河鋼工業及上下游客戶新能源運輸業務。

  據相關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河鋼工業技術累計運營著255輛氫能重卡,累計行駛里程389萬公里,完成減碳3851噸,其他污染物累計減排126.92噸,經濟效益、環保效益明顯,且投運規模仍在持續擴大,到2025年更是要努力實現‘30站萬輛氫車’的營運目標。

  同時,未勢能源與河鋼集團等共同參與編制了《河北省氫燃料電池重型貨車使用階段碳減排量核算方法學》,在碳減排、碳交易、碳金融等方面,通過完善相關標準、方法學、體系建設、交易機制等,賦能碳經濟價值實現,以實際行動推動氫能在鋼鐵及重載物流運輸領域的碳減排。

  此外,未勢能源還與津西鋼鐵、新天鋼集團、德龍集團、立本能源、榮程新能等鋼鐵及氫能産業鏈企業強強聯合,積極拓展氫能重卡在鋼鐵領域的商業化運營,打造鋼鐵低碳轉型標杆,賦能鋼鐵企業綠色低碳化轉型。

  同時,圍繞鋼鐵行業氫能應用痛點,未勢能源還與合作夥伴在制儲運加等全産業鏈共同發力,在基礎建設方面,聯合大河世紀氫源聯合打造3.5t氫電能源站;與立本能源簽署100座加氫站戰略合作,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推進氫能的廣泛應用,共建氫能新質生産力生態。

  政策加持,為我國氫能産業的發展插上“翅膀”。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社會各界,以及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鋼鐵行業將加速邁向綠色發展新時代,同時也將加速氫能在更多的場景應用中發光發熱,為各行業的“雙碳”目標極盡氫力。(資料來源:未勢能源)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