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至17日,第十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論壇以“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為主題,邀請各界嘉賓共同聚焦産業變革趨勢,探索産業發展新路徑。
電動化和智慧化浪潮方興未艾,深刻重塑了全球汽車産業鏈。借助先發優勢,我國成功引領了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變革,而隨著汽車智慧化逐步深入,中國汽車産業正走進創新的“無人區”:一方面,汽車應用創新快速迭代,不斷刷新消費者的認知;另一方面,晶片走向産業鏈前臺,以晶片創新驅動應用創新的趨勢愈發明顯。
作為百人會理事成員,納芯微創始人、董事長、CEO王升楊應邀出席大會,並以“汽車智慧化浪潮下模擬晶片的演進趨勢”為話題,發表了精彩演講,向與會嘉賓分享了納芯微模擬晶片技術創新如何賦能汽車智慧化。
王升楊出席百人會論壇併發表演講
王升楊在百人會論壇接受媒體採訪
更智慧化的汽車車身
如今,汽車應用創新日新月異,令人眼花繚亂,其背後離不開持續演進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佈式到域架構,再到集中式架構,隨著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功率密度不斷提升,對系統中的晶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車身域控制器為例,納芯微可提供多通道和更低導通阻抗的高低邊開關晶片,以及搭載智慧配電曲線控制的eFuse晶片,可滿足車身域控制器在更多智慧節點、更高功率密度和智慧配電等方面的要求。
納芯微豐富的産品佈局
另一方面,針對車身中後視鏡調節、空調翼板、車窗升降、電動座椅、電動尾門等大量需要電機控制的場景。車身域控制器對傳統分佈式ECU執行器進行了功能融合,系統對電機驅動晶片提出了硬體平臺化、功能集成化的要求,同時為了匹配豐富的負載,晶片需要針對多種負載類型實現診斷和保護功能。納芯微提供多樣化的電機驅動晶片選擇,電機驅動解決方案集成多通道驅動或功率管,提供靈活的軟體配置以滿足不同功率等級的電機負載,並支持豐富的診斷和保護機制,為車身電機控制應用提供多元、全面的設計選擇。
此外,如何在更小的空間、更複雜的電磁環境下實現多節點、高速率、高穩定性的汽車系統通信,也是車身智慧化的關鍵挑戰之一。納芯微推出的NCA1462-Q1車規級CAN SIC,可在星型網絡多節點連接的情況下實現≥8Mbps的傳輸速率,並憑藉高EMC性能,以及納芯微自研的振鈴抑制功能保持良好的信號品質,助力打造更穩健的車載通信系統,推動車身的智慧化。
更個性化的車燈交互
從鹵素大燈的“照亮前路”到貫穿式LED燈的“律動炫酷”,再到當下複雜多像素顯示的“交互表達”,如今,多像素交互的頭燈、流暢的動態尾燈越來越成為智慧汽車的標配,車燈照明系統在保障行駛安全之外,被進一步賦予了個性化表達的需要。隨著LED燈珠數量的不斷增加,對點亮每顆燈珠背後的LED驅動來説,意味著需要在單顆晶片上集成更多的通道數,支持更高的電流驅動能力,並具備更完善的診斷保護、失效保護功能。納芯微提供的LED驅動晶片,在單晶片上集成至多24個通道,支持更強的電流驅動能力和完善的電路保護功能,讓消費者在安全享受駕駛之趣的同時能夠借助溢彩流光實現充分的個性化表達。
汽車照明系統發展趨勢
更高效的熱管理系統
不同於傳統燃油汽車基於內燃機的換熱方式,基於電能的新能源汽車需要更智慧、高效的熱管理系統來統籌管理電池、發動機、空調等相關部件及系統溫度,在保障汽車的功能安全的前提下獲取更長的續航里程和使用壽命。當前,熱管理系統正從分佈式架構過渡到更高效的集成式架構,採用大算力的域控制器同時控制多個BLDC電機的系統設計正在普及,同時出於降本考慮,以集成固化演算法的智慧BLDC預驅替代域控MCU的設計逐漸走向前臺。納芯微高集成度的NSUC1610小電機驅動SoC,通過將ARM內核MCU,4路半橋驅動器和LIN介面集成在單晶片上,實現了對小電機應用的高效、實時控制,廣泛適用於熱管理系統中的電子膨脹閥、AGS和電子出風口等應用。納芯微在感測器、信號鏈、電源管理等方向全面的産品佈局,為智慧、安全、高效的熱管理系統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納芯微新能源汽車熱管理解決方案
王升楊表示:“過去一年,我們有幸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千萬輛的里程碑。從1到第一個10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用了近27年,而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了1年零5個月的時間,發展速度令人驚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整個産業鏈、供應鏈的高效協同。作為中國本土的模擬及混合信號晶片公司,我們看到晶片技術創新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們將利用貼近客戶的本土支持優勢,加速協同創新,在為産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晶片産品的同時,持續為鞏固和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貢獻力量。”(資料來源:納芯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