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2024-08-21 10:14:5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鄭思雯

  汽車産業是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汽車産值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汽車消費佔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均在10%左右。日前,商務部等7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高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標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汽車以舊換新更便利

  今年以來,中國大力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汽車以舊換新是其中重要一環。

  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量呈現加快增長態勢,截至7月底,全國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已突破41萬份。上半年,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達277.8萬輛,同比增長27.6%。

  汽車以舊換新便利度也在不斷提升。為釋放潛在消費需求,各部門出臺財稅、金融、産業等優惠政策,實現“去舊更容易、換新更願意”。

  具體看,商務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安排資金對汽車報廢更新給予定額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汽車置換更新給予補貼。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調整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要求,為金融機構推出購車“零首付”政策提供制度支撐;研究優化新能源汽車保險定價機制,破解新能源汽車上險難、出險貴等問題。

  為了讓消費者申領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更便利,商務部開發建設了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在微信、支付寶、抖音和銀聯雲閃付上線汽車以舊換新小程式,聯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相關車輛數據,實現補貼申請一口提交、一網聯審,消費者還可以實時查詢審核進度。國家稅務總局明確,資源回收企業可以向自然人報廢産品出售者“反向開票”,解決廢舊汽車等回收企業稅前扣除憑證問題,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公安部也推出了網上辦理汽車登出手續便民舉措。

  提高標準、簡化流程

  此次出臺的《通知》為有意願換購新車的消費者釋放了哪些政策紅利?

  根據《通知》,對符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規定,報廢舊車並購買新車的個人消費者,補貼標準由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1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補7000元,分別提高至2萬元和1.5萬元。對《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印發之日2024年4月24日至2025年1月10日前提交的符合條件的補貼申請,均按《通知》明確的標准予以補貼。其中,對已按此前標準發放的補貼申請,各地按《通知》明確的標準補齊差額。

  據了解,消費者登錄全國汽車流通信息管理系統網站或“汽車以舊換新”小程式,即可按要求申請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查詢進度。

  《通知》要求,優化汽車報廢更新審核、撥付監管流程,按程式將補貼資金撥付至申請人提供的銀行賬戶。各地要加快制定汽車置換更新實施方案,合理確定補貼標準、補貼條件和實施方式。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7部門從提高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加大中央資金支持力度、優化汽車報廢更新審核和撥付監管流程等方面發力,打通汽車報廢更新“堵點”,有望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各地汽車換新消費火熱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7月底,已有24個地方出臺了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隨著支持政策落地見效,各地汽車換新消費火熱。山東抓住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先行區重要機遇,在汽車報廢更新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江蘇圍繞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後市場等汽車全生命週期各環節,加強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全鏈條促進汽車以舊換新……為支持汽車以舊換新,各地出臺一系列措施,激發汽車消費活力。

  廣東作為全國汽車保有量大省,出臺汽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23條具體政策措施。全省24個金融機構落實汽車貸款“零首付”政策,出臺了60個消費信貸産品,可用於消費品以舊換新。廣東省有關部門還指導廣汽、比亞迪、小鵬等廠商推出促銷組合活動,為推動汽車以舊換新形成“政府+企業+金融”合力。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消費市場規模大、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強。

  據了解,中國將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各地自主開展個人消費者汽車置換更新。汽車報廢更新、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等領域補貼資金,按照總體9:1的原則由中央與地方共擔。財政部要求,各地要儘快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認真履行項目和資金管理的主體責任,切實管好用好補貼資金,確保“真金白銀”落到實處。(汪文正)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