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夯實電動化 推進智慧化 實現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在北京舉辦。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就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全球合作,以及合作方向和路徑分享了個人思考。
張永偉首先分析了中國車企如何更好地參與全球發展這一課題。他表示,這既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新課題,也是全球汽車産業面臨的課題。
調研發現,中國車企參與全球發展的路徑現在更加多元化,而且更具創新性。早期以出口為主的貿易方式,正轉變為整車生産和供應鏈體系逐漸向海外轉移的新階段,這種模式得到了很多海外國家的歡迎,也産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本地化生産模式基礎上,汽車企業不僅在海外做本地化的部署,同時也和海外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甚至共建品牌,這種方式成為新的趨勢,也是新的亮點。
另外一種方式,是由中國汽車企業賦能海外經銷商或者生産合作商,幫助國外合作夥伴提升能力,利用中國的製造和技術優勢,為其他國家的汽車産業賦能,幫助這些國家發展自己的汽車産業,成就這些國家自己的汽車品牌夢想,這是一個更加具有合作內涵的全球化發展模式。
張永偉總結道,從過去以産品為主的貿易,到生産的本土化,到合資合作,到共建共生的産業生態,是中國車企更好參與全球發展的新模式、新亮點,這也是目前正在破解的課題。
反過來,跨國車企該如何更好地實現在華發展?張永偉認為,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重新定義中國市場,重新定義在中國發展的戰略。由於中國的電動化、智慧化,無論是在市場牽引還是在産業體系建設方面,都走在了全球前列,在中國誕生的新技術、新産品和新模式,不僅有助於中國的發展,也會反向推動跨國企業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發展。所以,很多跨國車企已經提出了新的中國本土化戰略,不斷加大在中國本土的研發和供應鏈建設,反向服務於跨國企業在全球的發展,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張永偉強調,對跨國企業而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更好地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或合作。中國本土企業最大的變化特點之一是快速迭代、加速創新,不斷提供滿足日益變化的消費者需要。因此,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要具備像中國本土企業的快速創新和反應能力,要改變過去的決策慢問題。如何更好地利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實現在中國更好地發展,是全球汽車産業合作的第二個重點。
張永偉指出,構建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車供應鏈體系是實現全球合作的基礎。儘管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新的合作風險、發展風險,但最不容易改變的全球合作基礎就是汽車供應鏈。相對於整車來講,供應鏈不會成為全球貿易衝突的主要方面,因為供應鏈天生的屬性是網絡化、全球化,構造全球合作重點之一就是以供應鏈為基礎,構造互融共生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的區塊化”,圍繞一個區域形成一個相對集中的産業集聚或者集群,是汽車産業降成本、提效率重要的發展模式,也是一種新模式,但這並沒有改變長鏈條的全球汽車供應鏈共融共生的發展態勢。
張永偉還提出,推動新能源智慧汽車服務體系互認互通是全球合作的新內容。基於汽車的兩個鏈條都具有規模潛力,而且相互支撐。一是生産鏈條,二是服務鏈條,汽車服務創造的價值要大於製造環節。所以推動全球汽車的合作,不僅要看汽車生産製造,也需要關注汽車服務體系的互認互通,通過服務體系與消費環節的拉通,帶動前端生産製造的合作,推動汽車生産購買正在向服務和使用轉變。服務環節的合作大於競爭,對先進模式、先進資本、先進企業擁抱的力量遠遠大於拒絕、封鎖和排斥的力量,所以服務領域充滿了更多的合作,合作的門檻更低,合作的意願更強,要拓展全球汽車合作的範圍,既要關注生産製造也要關注汽車服務體系領域的合作。
此外,張永偉表示,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動、互信共治的汽車數據跨境合作機制已迫在眉睫。如何減少數據壁壘,跨境汽車數據鴻溝,已成為全球汽車合作的新課題,他建議加強國際在數據治理和流通方面的共識,加強在數據使用標準法規方面的互認,以及認證的互聯互通。
張永偉最後建議,圍繞新能源汽車搭建一個全球汽車合作平臺,該平臺不僅要解決政府、産業、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供應鏈、産業鏈的協同,還可以利用平臺做服務對接,讓全球資本、全球信息和一些先進模式加快共享,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希望更多的跨國企業、國內企業、國際機構參與共建。(資料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