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智慧製造自立自強 五菱四十載走出新質生産力特色路
2025-11-19 16:53:1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楊蕓菲

  在當代中國汽車製造業發展歷程中,上汽通用五菱以其獨特的路徑書寫出一段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奮鬥史。11月18日,五菱第二屆致敬奮鬥者大會在柳州召開,恰逢五菱品牌誕生四十週年。這一時間節點,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發展里程碑,更成為觀察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與時代精神變遷的重要窗口。大會所展現的是對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進程中無數奮鬥者的時代致敬,是對“新質生産力”國家戰略的産業響應。

  從“製造神車”到“定義奮鬥”的基石

  五菱的四十年,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縮影。自1985年品牌誕生伊始,“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並非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深入企業骨髓的經營哲學。這四十年,五菱下的是“笨功夫”:深入田間地頭,感知路況的顛簸以調校底盤;走訪集貿市場,測量物流箱尺寸以規劃空間;紮根工廠工地,聆聽用戶反饋以提升耐用性。這種基於最廣泛用戶場景的深度洞察與持續迭代,造就了五菱之光、五菱榮光、五菱宏光等一系列被市場譽為“神車”的産品。它們價格親民、皮實耐用、能裝快跑,成為了千行萬業奮鬥者不可或缺的創富工具。

  累計超2100萬輛的五菱紅標車,不僅僅是一個銷售數字,它更是一部中國基層經濟的生動反映。每一輛車背後,可能是一個家庭的生計,一個微小企業的運營,一個創新夢想的起點。四十年堅守,五菱通過與奮鬥者的深度綁定,完成了從汽車製造商到奮鬥文化定義者與同行者的角色蛻變。這份“國民品牌”的美譽,源於對人民需求的精準回應,更源於對奮鬥價值的長期信仰。

  新質生産力引領構建産業創新路徑

  面對“發展新質生産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戰略召喚,五菱的做法是系統性的、紮根實際的,基於龐大的市場基礎和深厚的製造經驗,走出了一條“以自主核心技術為根基,以開放協同創新為引擎”的特色創新發展路徑。其核心支撐在於全球首創的智慧島製造體系和“1+N”研發矩陣所構建的技術護城河。

  智慧島製造體系的意義在於顛覆了延續百年的流水線生産模式,通過構建模組化、柔性化的“智慧島”,實現了多品種、個性化産品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産。此舉不僅入選國家“領航級智慧工廠”培育名單,本質是將製造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了製造環節的“科技自立”。生産效率提升30%、製造週期縮短33%,這些指標最終轉化為用戶“更多選擇、更快交付、更高品質”的切實利益。

  在技術層面,“天、靈、神”技術體系的構建,則是五菱將新質生産力應用於商用車領域的具體實踐。“天輿架構”的積木式設計,源於對兩千多萬用戶創富場景的沉澱,實現了千行萬業的定制化需求;“靈犀動力3.0”的多能源驅動架構與“神煉電池商用版”的安全基因,直面新能源商用車在動力、續航與經濟性上的核心痛點;“靈語座艙”與“靈眸安全輔助”則賦予了商用工具車乘用車級的智慧體驗。這一切,又由“天機智算中心”的AI數字基座提供底層支持,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守護”的服務升級。

  五菱走出的路徑特色並非實驗室技術的單向輸出,而是市場真實需求與前沿技術研發的雙向奔赴,並且始終圍繞著如何讓奮鬥者的工具更高效、更安全、更經濟這一核心命題展開。

  “宏光指數”激活基層經濟活力

  本屆大會最具創新性的發佈之一莫過於“宏光指數”。作為中國首個展現基層奮鬥者狀況的指數,它並非一個抽象的經濟模型,而是基於五菱龐大的用戶行車數據與調研能力,對微觀經濟主體活力進行的量化呈現。

  2025年宏光指數達121.45分,較去年提升9.23%。這一數據的背後,是五菱觀察到的四大趨勢:奮鬥者“越拼越勇”的新姿態,體現在日均用車時長和里程的增加;“年輕高知”的新活力,表現為40歲以下車主及本科學歷佔比的顯著提升;“創新求變”的新思路,反映在月入1.5萬元以上車主比例的擴大及從業領域的多元化;以及向“新基建發達地區”聚集的新選擇。

  “宏光指數”的動態變化,切實證明了新質生産力並非懸浮于空中的概念,它正通過像五菱新能源商用車這樣的載體,深刻激活經濟的毛細血管。當一位大學生用五菱之光開啟燒烤攤,當一位外賣小哥用積蓄購買五菱之光EV創業,當傳統店主借助五菱車輛發展到連鎖商超,科技便從高高在上的殿堂,走向街頭巷尾,成為驅動“地攤經濟”“直播經濟”“寵物經濟”等新興業態的底層力量。五菱的科技自立,最終精準地轉化為了惠及億萬奮鬥者的創富工具,這正是新質生産力提升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的有力證明。

  五菱的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創新發展,必然是緊密貼合最廣大人民根本需求的創新,是能讓科技進步惠及億萬普通奮鬥者的創新。(資料來源:上汽通用五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