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不僅是汽車製造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汽車服務業的未來。“隨著汽車産業邁入自動駕駛時代,服務生態正在成為繼汽車製造、數字與AI技術以外的汽車産業第三大競爭力。”車百會理事長張永偉在日前舉行的第一屆自動駕駛出行生態論壇上表示,預計到2028年,我國汽車服務業將形成超8萬億元的市場規模,成為待開發的“第二個汽車産業”。
汽車競爭力“新三角”崛起
“過去我們只關心汽車製造,汽車離開工廠就進入使用環節,服務生態沒有被更好地植入汽車全生命週期價值而開發。”張永偉説,當前,智慧化變革加速驅動汽車産業,由“單一製造競爭”邁向“汽車製造—數字AI—服務業競爭”,已形成汽車産業競爭力“新三角”模型。
這一“新三角”模型,打破了傳統汽車産業僅聚焦製造環節的單一維度,新增兩大核心支撐:一是數字技術與AI技術,它們對汽車未來發展産生根本性影響;二是汽車服務業成為待開發的“第二汽車産業”。
“當服務業和AI技術、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就會帶來整個長鏈條的汽車服務體系的轉型或者創新,傳統的養車、汽配、汽車金融、保險會更加具備數字化特徵。”張永偉認為,尤其是汽車進入自動駕駛時,需要一系列與自駕相適應的更加數字化的新型汽車服務業態與之匹配。
在張永偉看來,推動汽車智慧化與服務智慧化協同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汽車産業的重要獨特路徑。做強“新三角”,我國汽車産業將在全球競爭格局中佔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全球正加速推進自動駕駛産業走向商用,中國也在多座城市有序推進自動駕駛商用進程,預計2026年將實現高速L3規模化商用,2027年實現城區L4規模化商用,2028年實現無人幹線物流商用。”引望智慧駕駛産品線總裁李文廣表示,自動駕駛落地將重塑出行生態,帶來新的産業價值。比如,汽車從交通工具轉變為新的移動出行空間後,可以在洗車、充電、停車服務方面做一些跨産業的融合。
剛剛發佈的《自動駕駛出行生態2025》報告稱,停車、充電、保養、保險、點餐、購物、送貨等一系列圍繞車生活的服務,構成了一個龐大而離散的“車後服務”生態。在汽車智慧化以前,各個服務均需要人進行操作,當汽車擁有了自主感知、決策與執行的能力,它便從被動的交通工具,轉變為能夠自主規劃、主動交互的智慧移動主體。這一根本性的轉變,為行業開啟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亟待構建一個圍繞自動駕駛汽車展開的高度自動化、智慧化與協同化的服務新生態。
場景驅動打通出行生態
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離不開場景驅動。
停車場是自動駕駛的“第一站”,封閉的空間、明確的規則,使其成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理想場景。“要實現自動駕駛在停車場的落地,整個停車場的設計理念和功能結構都需要重新定義。”科拓股份總裁孫龍喜表示:“傳統停車場主要以‘人’為核心設計,進入自動駕駛時代,停車場需要轉向以‘車’為核心的改造,通過空間重構與系統升級全面提升運營效率,滿足車輛自動運行需求。”
“目前,我們用人給車輛補能,確實面臨車位難找、充電體驗差、操作繁瑣的問題,隨著我們打通生態鏈,對於車位預約、充電體驗、即插即充有大幅改善。”萬幫數字能源CEO李宏慶指出,但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又會面臨新的問題:傳統充電生態是圍繞人的操作便利設計的,而未來則需要為“車”的自主運行提供支撐。因此,自動充電的實現必須打通自動泊入、自動插槍、即插即充、無感支付、自動駛離等全流程,實現從手動到自動的系統躍升,解決“最後一米”問題。
據介紹,目前萬幫數字能源已與寶馬等主機廠合作落地側方充電系統。他還表示,未來充電生態需要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與協議規範,推動“自動充電+能源管理”深度融合,讓自動駕駛車輛成為移動儲能單元,實現車與能源網絡的動態平衡。
“傳統洗車服務平均耗時50分鐘至70分鐘,其中超過60%為等待和路途時間,用戶存在洗車、用車焦慮,他們希望實現‘無感養車’。”途虎養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兼執行董事胡曉東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一痛點,途虎養車正與華為深度合作,探索“自動駕駛+智慧養車”新模式:自動駕駛車輛可通過手機APP下單,雲端智慧匹配旗下服務門店,車輛在設定時間自動駛出車位抵達指定門店,門店通過授權系統接車,完成清洗後再由車輛自動駕駛返回原停車位,全程無需耗費車主時間。
他表示,汽車後市場服務不再是被動維修保養,而是圍繞數據、演算法及用戶體驗全週期管理,未來汽車服務將呈現全過程自動化、硬體智慧化、服務前置化和體驗定制化。
協同共建完善服務體系
“自動駕駛出行生態建設需要更多跨界協作。”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正處級調研員岑岩介紹,當前,深圳市正在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和開源鴻蒙生態。在他看來,“車路城”協同是深圳市未來汽車智慧化、道路網聯化、城市智慧化發展的趨勢,應從三方面推進:
一是構建涵蓋建築道路交通設施的統一數字底座,制定車樓數據交互標準,讓車輛與建築“説同一種語言”,實現智慧建築與車輛系統的無縫對接。二是以場景驅動,聚焦停車與能源協同、光儲直柔與V2G等領域,打造綜合試點,實現智慧導航與物流配送的無縫銜接。三是創新機制與生態,建議交通、住建等部門聯合將車樓協同納入智慧建築試點,設立專項機制,支持車企、充電運營商、電網、建築運營方共同創新,培育開放産業生態。
中國人保個人非車保險部副總經理倪宏説:“目前,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呈現高增長、優結構、趨盈利的態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商業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1.44%,賠款增速33%。這一方面得益於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理賠方面的風控精細化;另一方面駕駛人安全駕駛習慣的提升也對風險減量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眼下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還面臨較大挑戰。《自動駕駛出行生態2025》報告顯示,儘管頭部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險領域已率先實現承保盈利,但行業總體還是虧損狀態,行業性的盈利還沒有普及。同時,部分車主依然存在新能源車保費貴的體感。
倪宏表示,未來自動駕駛保險體系將呈現多層次發展特徵:責任主體,從以駕駛員為核心,轉向駕駛員、車企、軟硬體供應商多方共擔;保障重心從傳統“保人”向“保人+保系統”並重;産品形態由標準化商業車險,發展為車險與非車險相結合的自動駕駛綜合險。此外,在定價邏輯上,未來車險將從基於歷史駕駛數據的傳統模型,轉向融合系統性能與實時行為的動態定價機制。
“自動駕駛時代的競爭核心在於生態先行、服務先行,再驅動場景的繁榮和技術的進步。”支付寶數字車生活業務部總經理韓振威認為,自動駕駛時代唯有生態共融,才能驅動場景創新與技術進步。
閃送副總裁杜尚驫則表示,新能源汽車加速向智慧化發展過程中,車主的痛點也在不斷變化,在自動駕駛進入無人化場景的過程中,仍需有人化服務保障體驗。
專家稱,隨著政策、技術、服務、場景的融合,跨領域協同共建完善服務體系,自動駕駛將加速從“技術試驗”走向“規模化落地”,為智慧交通與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