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甘肅天水:寶蘭高鐵迎機遇 報旅融合促發展

2017-08-02 09:01: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勝蘭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1日電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詩聖杜甫曾在筆下這樣描寫位於秦嶺西麓、絲路古道的重鎮天水。然而,今天的山城天水早已不再孤獨。20世紀中葉修通的隴海鐵路把它帶入到現代化的交通網絡,7月9日開通的寶(雞)蘭(州)客專更是打通了橫貫中國東西大動脈高鐵的“最後一公里”,把天水帶入了全域旅遊的新時代。

  7月25—28日,“一帶一路”報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峰會暨百家媒體看天水“聚焦寶蘭客專大型采風活動”舉行。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等近百位中央和地方媒體的百餘位社長、總編、記者、編輯們共聚一堂,著眼“一帶一路”建設,交流媒體和旅遊融合的新經驗、新模式,走進天水、感受天水,真切感受了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轉型發展進程中的新成就。

  老記們了解到天水優越的區位優勢。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甘肅省的“東大門”、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是隴東南交通樞紐和區域經濟文化中心。他們來到天水南站,出席采風活動啟動儀式,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交通樞紐,從這裡,到蘭州、西安兩大省會城市都是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據統計,僅僅寶蘭客專通車後的半個月時間裏,高鐵天水南站的客流量就達13.3萬人次。

  老記們體驗了天水發展全域旅遊的底蘊。天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具有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為代表的“五大文化”。老記們來到伏羲廟、卦臺山、大地灣文化遺址、麥積山石窟,走進南北宅子、68號文創園,用手機、照相機,借助自拍桿、無人機,記錄了天水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

  老記們感受了天水獨特的自然資源。天水生態環境良好,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植被豐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3天左右,是西北最佳宜居環境城市。他們來到秦州區齊壽山,站在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上,看到一片鬱鬱蔥蔥,見證了氣候適宜,景色秀美的“隴上江南”。他們來到秦州區娘娘壩鎮,採訪了著力打造以集休閒度假、觀光旅遊、修身療養為一體的特色新型城鎮安置區,體會了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的成就。

  老記們分享到天水的物華天寶。天水特色農業發達,花牛蘋果、秦安蜜桃、秦州櫻桃、清水核桃、下曲葡萄、甘谷辣椒、武山韭菜等農産品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他們走進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等農林企業,採訪了天水發展航天育種、特色農業、循環農業、農産品精深加工、農業高新技術和生態旅遊産業的廣闊前景。天水旅遊産品種類繁多、精美絕倫。他們走進飛天雕漆展廳、飽覽了一件件工藝精湛、美觀實用的展品,來到新天絲毯有限公司、拍攝了古樸、考究、精細的織造工藝。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實施,天水將搶抓難得機遇,發揮比較優勢,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以轉型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歷史文化名城、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大城市。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