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兩岸黃埔人紀念淞滬抗戰80週年

2017-08-14 09:50:03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尹紅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tyuan7885_b

  圖為8月12日,位於上海寶山的淞滬抗戰紀念館中的淞滬塔當晚19時舉行了隆重的亮燈儀式,這也是淞滬紀念塔17年來的首次亮燈,絢麗的燈光在夜幕下變幻著多種色彩,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前來觀看拍攝。東方IC供圖 

  新華社上海8月13日電 海峽兩岸健在的黃埔軍校學員、後裔代表12日在上海參加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週年暨“八一三”淞滬抗戰80週年座談會。與會者暢談淞滬抗戰往事,呼籲後輩從歷史中汲取民族團結的精神,共同振興中華。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中國軍隊不畏犧牲,與侵華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其中以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最為著名,留下了“謝

  晉元與八百壯士”的佳話。淞滬抗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

  座談會上,謝晉元之子謝繼民回顧了“四行倉庫保衛戰”始末。他説,在淞滬抗戰80週年之際,回顧這段歷史,倡導繼承“八百壯士”對國家、對人民的一片丹心,具有重要意義。

  98歲高齡的黃埔軍校十七期學員夏世鐸曾參與抗戰中後期的多場戰役。撫今追昔,他專門賦詩一首。老人慷慨激昂地在座談會上朗誦:“不畏艱險,浴血沙場,黃埔精神,永守

  發揚!”

  台灣振興中華民族暨文化經濟促進協會理事長臧幼俠在座談會上分析,“如果沒有淞滬抗戰的堅持和堅守,沒有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很難想像後來在武漢、長沙、常德、衡陽等會戰打響後,中國人如何以血肉之軀抗敵禦侮。”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台灣華夏創意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許綿延説,80年前全民族抗戰打響,證明了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就具備“團結”精神的基因,今天追念英雄事跡,更加讓我們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

  座談會由民革上海市委、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上海中山學社聯合主辦,兩岸共120多人與會。會前,來自台灣的部分代表還參觀了四行倉庫紀念館等。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