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金融業回歸本源,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業界共識,但銀行業如何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8月24日,“2017年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在京舉行,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圍繞本次論壇主題“回歸與發展”作了主旨發言。他認為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僅要依靠國家層面科學務實的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構建更加完善、可以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等宏觀條件,更重要的是銀行自身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金融業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現在銀行業‘回歸本源’已經成為無需過多闡述的‘主義’,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也就是如何在銀行具體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高服務的質效落實到位。”在陶以平看來,當前制約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因素是實體經濟需要金融服務“多快好省”和金融服務相對不足之間存在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一是實體經濟具有週期性,而銀行一般是順週期經營,造成銀行“資産荒”與部分行業、企業“融資難”共存的現象;二是實體經濟的普惠性要求與銀行有盈利性考慮的矛盾;三是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綜合化,而銀行的專業服務能力需要加快適應;四是實體經濟對於金融服務的效率格外重視,而銀行更強調穩健安全的流程式控制制。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陶以平認為從宏觀上看,要改變銀行的順週期經營行為,需要國家相機實施科學的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運用好各種逆週期調節工具;要引導銀行加大對小微、三農等金融薄弱環節的支持,需要政府牽頭構建更加完善、可以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
“但更重要的是,銀行自身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服務實體的能力。”陶以平表示,銀行業只有通過提高專業能力和運營效率,才能在新常態中有所作為,在回歸本源中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只有專業的銀行服務,才能夠發現實體經濟的真實金融需求, 引導資金流向實業的同時,有效規避風險。”陶以平指出。據了解,該行成立了業內第一家銀行係研究公司,旨在提升行業和企業的研究分析能力,減少經濟週期的影響,實現“逆週期”“逆市場”而動。同時,通過新一輪體制機制改革,提升以客戶為中心的資源整合能力,實現客戶部門和産品部門、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的相對分離,進一步提升整體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足夠強,就能開創藍海,收穫‘溢價’,就能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與自身發展更好地統一起來。”陶以平表示。
在提高運營效率方面,陶以平認為,銀行服務的運營能力與運營效率將成為未來銀行競爭成敗的關鍵。該行近年來在這方面也不斷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全面啟動流程銀行建設,壓縮管理層級、精簡機構、優化流程等,加大金融科技建設投入,積極擁抱並推廣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實現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並將銀行成本的節約轉化為客戶價值的增加。
正是基於專業能力和運營效率的不斷提升,興業銀行近年來在適應新常態、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表現不俗,並走在銀行業深化經營轉型的前列,各項業務持續保持穩健增長。在當天舉行的“第五屆銀行業綜合評選”頒獎典禮上,該行榮獲“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大獎。
截至2016 年末,興業銀行總資産6.0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85%,繼續保持股份制銀行首位;實現營業收入1570.6億元,凈利潤538.5億元,同比增長7.26%,總資産收益率和加權凈資産收益率分別為0.95%和17.28%,持續保持同業優秀水準。在業務規模取得較快增長的同時,資産品質穩中向好,年末不良率為1.65%,較三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年末撥備覆蓋率210.51%,撥貸比3.48%,處於同業最好水準。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不久前公佈的“2017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該行已進入全球銀行30強,並且在全球50強銀行“成本收入比”指標排名中高居榜首。(文/陶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