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家居賣場商品售價偏高且可能存在水分,以及網購家居産品時常常遇到貨不對板、物流和售後服務不到位等情況,加之家居的更換頻次低、成本高等因素,由此導致了消費者的購物決策成本越來越高。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消費者線下體驗1.4次即完成家居産品的購買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但是行業內現在就是有企業創造了這一市場佳績——國內首個互聯網家居分享直購平臺“我在家”。
成立僅一年多時間,“我在家”的銷售額在2016 年就已達到3000 萬元,尤其是其首推的“生活家”模式——已經在平臺上購買過商品的老客戶在空閒時間開放私人空間,接待其他想購買傢具的新客戶前去體驗,該線下體驗環節的增加有效加速了消費者的決策速度。據悉,平臺上50% 的銷量就是由去往“生活家”家中體驗後轉化而來,同時在“生活家”家中體驗後的客單價高達沒有選擇體驗環節即購買商品的客單價的 3 倍。
“電商平臺+生活家”模式創新,新零售風口撬動家居市場
新零售大趨勢下,“線上+線下”的融合愈發緊密,而“我在家”在成立之初就已充分了解市場需求與變化,在業內創新推出“電商平臺+生活家”商業模式,同時解決了既往賣場模式和傳統電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一方面,該模式直擊傳統家居賣場利用渠道優勢爭搶品牌代理權而售賣高價品牌家居的痛點,實現平臺和家居生産廠家直接合作,免去繁雜的中間商加價過程和高昂的店舖運營管理成本,同樣高品質的家居讓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入。
但如果僅此而已,這家成立時間尚短的家居平臺並不足以撬動家居市場的固有生態。另一方面,針對電商模式欠缺體驗場景的劣勢,“我在家”還創新性的增加了線下體驗環節,即消費者可以通過預約方式前往平臺上的“生活家”家中進行實景體驗,了解傢具在生活場景中最真實的使用情況。
據了解,成為“生活家”的老用戶會得到由“我在家”平臺提供的各種形式的現金獎勵。“我們已成交的用戶中有40%是願意成為‘生活家’的,這其中又有約50%是能通過我們審核的,審核的標準主要是地理位置、家居組合搭配等。”“我在家”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生活家”已經遍佈北京、廈門、杭州、武漢、福州等 21 個城市,而“我在家”的家居銷售業務更是已經覆蓋全國161個城市,隨著近期完成由雲九資本領投、今日資本跟投的A+輪500萬美元融資,“我在家”的全國化佈局也正在全面加速。
共享模式降低決策成本,服務升級增強用戶粘性
在中國房屋基數及每年新增住房數量級均十分龐大的基礎之上,家居消費市場的前景之大有目共睹。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不論“老將”還是“新兵”都在積極展開佈局。此前,宜家在鄭州斥資3.8億購入一塊地皮,準備大力發展中原市場。與此同時,各類新型商業模式的家居平臺也在不斷吸引資本的青睞進而推動市場進程。
消費升級大環境下,如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維度需求成為關鍵,創新性模式的出現為體量巨大的藍海市場注入新生機。作為當下正在崛起的一批新平臺的代表之一,“我在家”將用戶、生産商、渠道等各方面打通,為新用戶提供生活化的真實體驗場景和便捷的購物方式,讓老用戶通過共享模式獲得更多附加值,憑藉著良好的用戶口碑帶動平臺流量提升、用戶粘性增強,以此促進平臺的良性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在模式上進行創新,“我在家”也在推動著傳統家居行業的服務升級,平臺不僅提供“免費配送,免費上門安裝”“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三年質保,終身維護”等服務,還承諾平臺上所有傢具均享受“保價180天”服務——如果在保價範圍內,所購商品出現降價,消費者可聯繫“我在家”客服返還差價。高於行業平均標準的售前售後服務體系,為新興家居購物平臺帶來了更大的上升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家居電商銷售額為490億元,到了2016年,國內家居市場約4.5萬億,電商渠道銷售約2600億。可以看出,整個家居行業在市場增長的同時也正在逐漸轉型升級,不過需要承認的是,自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家居領域仍是業內更新迭代較慢的行業之一。
業內專家指出,消費者在不斷探尋更好的生活方式,家居行業也在持續出現創新者,在新市場環境以及新技術的發酵下,“我在家”等一批“新軍”的加入,或將加速家居市場改革,甚至顛覆既有的傳統格局。這對於消費者以及整個行業來説,都是一大好事,只有行業不斷升級,消費者才能最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