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10月29日電 題:外國人親歷長沙創新發展 “留下來”正當其時
作者 劉著之
“在家就能掌握血糖情況,及時預防潛在疾病,這太方便了。”29日,烏克蘭留學生李小安在湖南長沙三諾生物接受了“滴血測血糖”檢測,併為這種簡單有效的健康管理技術“點讚”。
當天,和她一起走進長沙高新技術企業園區的還有50多名參加“快樂長沙·我的家——外國人眼中的長沙”主題活動的外籍友人。
這些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新長沙人”多少對當地的歷史沉澱和文化氛圍有所感受,但大多數人卻是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中部城市的科技創新及産業發展的力量。
德國人Hans.G.Ackermann在與會者中頗有發言權。這不僅是因為他曾是西門子駐中國區前總裁,更因為他已在長沙生活了12年,親眼見證了當地的發展變化和融入國際合作的腳步。目前,長沙市僅高新區一地,就有外資企業200余家。
2017年6月,長沙出臺全面的振興實體經濟的“工業30條”政策,為企業成本強力減負,助推企業轉型升級、開拓市場。在此背景下,大量本土製造型企業開始積極尋求與國外的技術合作。
“長沙高新區成立了一個國際科技商務平臺,專門幫助海外科技和商貿機構在長沙落地,以促進這裡與世界的交流合作。”受此感召,Hans成為了該平臺的一名顧問。他説,很榮幸從一個西方人的角度向各國政府和商務考察團推介長沙。
作為已進駐國際科技商務平臺的20家機構之一韓中友好交流協議會的負責人,池修榮很滿意他在長沙所取得的成果。在協會的努力下,一批韓國企業與湖南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他告訴記者,韓國企業以往在海外投資,非常看中物流成本,因而較少佈局湖南等內陸省份。但當地近年持續出臺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並通過此類平臺將信息“發送”到海外,越來越多的韓企認識到這裡市場輻射廣闊和生産成本較低的優勢。
當前,長沙正瞄準扶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科技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化科技金融結合四個關鍵點發力。2017年8月長沙出臺的“人才新政22條”中明確指出,支持外籍人才在長創新創業,開出優厚條件從海外“引智”。
學習生物化學的李小安表示,留學生用所掌握的知識,服務自己生活的城市發展,同時實現個人價值。“機遇這麼好,為什麼不留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