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1月12電 題:河北武安:“文化+旅遊”探索美麗鄉村建設
新華社記者范世輝、曹國廠
在距離河北省武安市城區17公里的磁山二街村,一條集歷史文化展示、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商幫文化街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千米之外,就是濃縮了我國新石器時期代表文化之一的磁山文化博物館。這些既能展現當地文化,又能吸引遊人的文化設施,近幾年在武安多個鄉村拔地而起,背後反映出的是武安正在走一條以特色文化為抓手,以旅遊為引擎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給每個村子都找到文化符號
武安是河北邯鄲市下轄的縣級市,地處太行山東麓。新中國成立後,這裡便因鋼鐵、煤炭資源豐富逐漸發展成為華北地區的工業重鎮。
但工業重鎮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武安自漢初便已設縣制,建城史有2000多年,擁有磁山、商幫、紅色、戲曲、冶鐵、民俗等六大特色文化,其中磁山文化更是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雞和種植粟、核桃的國家。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我們把它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用文化來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武安市委書記魏雪生説。
2017年上半年,武安市農工委聯合多個部門組成文化調查團,深入到武安的各個村落,走家串戶,挖掘每個村子里正日漸被人淡忘的傳統文化,以明確每個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定位。
在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樓上村,調查團發現村裏不僅有村民業餘組織的平調落子劇團,還有年久失修的演齣劇場;在邵莊村,他們發現了諸多代代相傳的書法作品;而在大水交村,大量抗日戰爭時期頌揚革命英雄的牌匾重見天日。
因此,樓上村在武安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被定位成了山居戲鄉、平調落子戲曲小鎮;邵莊村則變為了書法小鎮;大水交村成了抗日英雄村。
以點帶面確保一個村都不落下
在美麗鄉村建設伊始,武安堅持將鄉村旅遊産業的發展置於美麗鄉村整體規劃之中,借助旅游來盤活鄉村文化資源,讓文化兼具公益和商業雙重屬性。
在對位於東太行景區的樓上村“山居戲鄉”的整體規劃中,既有向大眾傳播戲曲文化的平調落子博物館,也有收費性質的戲曲劇院,還有與之配套的戲曲文創産品以及茶館、咖啡館、農家樂等。
當然,並非所有村子都像樓上村一樣,擁有緊鄰東太行景區的絕佳地理位置。對那些區位條件不太好,文化特色也不明顯的村子,武安則採取了“以點帶面”的方式。
為此,武安將全市範圍內的村子按照旅遊定位打破行政區劃重組,劃分成了伯延、賀進、冶陶三大古鎮和太行長壽村、朝陽溝、白沙、磁山、蘭村、洺湖六大片區。
其中伯延古鎮的打造方向是“品古鎮文化,享農事體驗”;冶陶古鎮是“走進傳統村落,觸摸傳統文化”;賀進古鎮則是“覽太行風光,賞明清古韻”。
太行長壽村片區的定位是“養生福地”;朝陽溝片區是“傳統村落與知青文化”;白沙片區是“新時代,新農村,新生活”;磁山片區是“磁山文化和商幫文化”;蘭村片區是“民俗特色小鎮”;洺湖片區則是“休閒濕地”。
“每個古鎮或者片區都有1-2個核心村,只要核心村發展起來了,就能輻射帶動整個片區的發展,確保了美麗鄉村建設不落下一個村。”武安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統戰部長李樹明説。
三種模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
和很多地方一樣,武安的美麗鄉村建設也需邁過最難的一道坎——資金。“武安總共有500多個行政村,要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全覆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果沒有資金,美麗鄉村建設就很難進行下去。”武安市委農工委常務副書記王來斌介紹説。
為解決這一問題,武安根據全域所有鄉村的發展現狀,摸索出了三種不同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
“政府助力,自主建設”模式。針對像磁山二街這樣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較好、擁有一定資金實力的村,主要依靠村裏的投資建設美麗鄉村,市政府幫建個別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對一些投資較大的項目給予適當補貼。
“村企共建”模式。針對一些本身已擁有豐富旅遊資源、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村子,鼓勵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通過招商吸引企業參與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來。
“政府主導”的模式。主要面向像樓上村這樣經濟條件不好的村莊,由武安市政府引導和承擔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
“目前這三種模式在武安的美麗鄉村建設中都有採用,每個村子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建設模式,這也保證了武安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李樹明説。
截至目前,武安首批建設的24個美麗鄉村中,樓上村的建設進度最快,項目已完成90%,其他村也都預計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2018年,武安還將把美麗鄉村的建設範圍擴大到101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