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遺址最早的觀象臺。(資料圖)
新華網太原12月4日電 位於山西臨汾的陶寺遺址,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重要材料。2日在浙江慈溪召開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上,山西陶寺考古遺址公園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陶寺遺址位於臨汾市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陶寺鎮,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考古研究表明,距今3900年至4300年的陶寺遺址具有完備的都城功能,已進入早期文明社會,比河南二里頭文化還早約500年,成為佐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依據,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核心的重要源頭。
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可以追溯到1978年,考古工作者經過近40年、三大階段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巨型城址,內部有宮殿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區、高等級貴族的墓葬區和祭祀區、庶民居住區等,表明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遺址具有完備的都城功能,已進入早期文明社會。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臨汾市全面啟動陶寺遺址保護利用工作。2017年年初,陶寺遺址綜合展示中心正式開工,該項目投資2200萬元,按照博物館、體驗館、規劃館“三館合一”功能定位,系統展示陶寺遺址的考古曆程和發掘成果,同時,陶寺遺址旅遊公路也于2017年4月開工,該項目全長21.33公里,總投資3億元。
截至目前,已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36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67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