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韓業庭
在中國,中關村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標誌。近日,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在寧夏銀川市正式揭牌運營。首批24家企業意向簽約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這些企業中,不乏甲骨文、聯想等高科技公司。
中關村1區16園的物理空間不到北京市面積的3%,但每年創造的産值佔北京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近年來,中關村早已走出北京、走向海外,在創新要素相對集聚的美國矽谷、加拿大渥太華等地設立“分號”。
此次,中關村創新中心為何進駐創新要素相對貧瘠的西北?
銀川與北京協同創新
中關村為什麼進駐銀川?
“創新始終是中關村的一面旗幟,中關村首先考量的是一個城市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氛圍。”面對記者的疑惑,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銀川項目負責人姚建林説,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了“三大戰略”之首。作為寧夏的首府,銀川已有的科技基礎和城市定位與中關村的發展理念完全同頻。
銀川智慧城市展廊。光明圖片
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閉幕不久,2017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銀川市委書記姜志剛就北上中關村,尋求合作事宜——銀川市準確務實的定位、合作共贏的情懷、良好的産業基礎和投資環境打動了中關村。
此後,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先後4次派人到銀川對接考察。經過雙方再三對接洽談,2017年9月30日,銀川市人民政府與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簽訂戰略協議。
“不到3個月時間,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便正式揭牌投入運營,這體現了銀川與中關村創新合作的務實高效,更展示了銀川蘊含的巨大潛力。”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石七林説。
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由一中心和一基地組成,一中心即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選定寧夏創業谷10萬平方米合作載體進行建設;一基地選址在寧夏高校聚集的西夏區。項目計劃分三期建設,通過1年時間,在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引進並聚集50家企業,創新服務體制機制初步形成;3年引進150家企業,初步形成産業集聚效應;5年引進300家企業,産值突破100億元,成為北京—銀川協同創新示範區。
“通過銀川與北京的協同創新,匯聚強大發展勢能,將推動區域間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與優化配置。”銀川市市長楊玉經説,銀川將最大限度地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推動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成為引領銀川新興産業發展的“策源地”,帶動銀川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西北地區創新産業“新標杆”。
“兩園三區”搭建創新驅動大平臺
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銀川市佈局的創新驅動發展平臺之一。該市還在其核心區啟動規劃建設銀川絲路經濟園,集中發展以非公經濟為主的生産性服務業。目前園區已開工建設,首批簽約企業20家,投資意向182億元。
銀川“互聯網+教育”智慧教育模式。光明圖片
銀川新能源“藍色海洋”。光明圖片
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銀川絲路經濟園,加上已有的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河新區、綜合保稅區,“兩園三區”將形成協同發展。
位於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共享集團,從傳統鑄造車間到鑄造智慧工廠,兩者距離不到百米,卻“穿越”了一個時代。通過自主研發的鑄造3D列印技術,這個企業讓整個行業從“傻大黑粗”進化至“窈窕淑女”。企業負責人介紹,以柴油發動機缸體鑄件模具為例,過去需要5名高技能工人花費兩周時間,用25塊部件拼成,即使在最順利的情況下,成品率也只有50%。如今通過3D列印技術,生産率提高5倍的同時,成品率也提高了20%至30%。目前,共享集團80%以上的客戶都是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者。
同在這個園區的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率先在國內同行業研究並規模化推廣應用金剛線切割技術。企業負責人鐘寶申説,僅這一項技術,就使硅材料使用率提升30%以上,硅片成本降低30%。2017年10月,由其母公司隆基股份牽頭制定的《SEMI PV22-0817硅片標準》向全球發佈,該標準給全行業帶來50億元以上的價值貢獻,是加快光伏“平價上網”的重要舉措。
絲路經濟園地處銀川市金鳳區,是目前寧夏政務效率、城市化率、國際化率最高的區域,中阿博覽會、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TMF全球智慧峰會等國際活動在這裡常態化舉辦。園區將非公經濟確定為核心主導産業,對標“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功能核心區和形象展示區建設要求,重點佈局民營總部經濟、金融貿易、現代服務、智慧産業等四大類非公經濟,預計全面建成後可吸納就業8萬人、居住人口2萬人,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50億元,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00億元,成為區、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