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月28日電(記者張碩)在一個狹小卻溫馨的咖啡館內,25歲的科祖布·波格丹正和他的四位烏克蘭同胞一起演奏中國著名民歌《茉莉花》。優美的旋律打破北方農村的四九嚴寒,飄蕩在周窩村這個只有不到1000人的小村莊上。
2017年11月,波格丹與其他四位烏克蘭音樂人應璐德國際藝術學校邀請,來到河北省武強縣擔任音樂教師。閒暇之餘,他們就會來到周窩音樂小鎮的咖啡館進行演奏。這五位烏克蘭音樂人各具本領,有鍵盤手、架子手、歌手。作為他們中最年輕的一員,波格丹最擅長的是薩克斯。
波格丹出生於烏克蘭西部的捷爾諾波爾,來到中國之前曾長期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市敖德薩學習和生活。波格丹告訴記者,自己從10歲起學吹薩克斯,至今已有15年,音樂是他的摯愛。
和曾在中國生活過的領隊亞歷山大不同,波格丹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因為時間緊湊,他還沒機會去遊覽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周窩村成為了他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第一站。
波格丹説,初來乍到時自己還不太適應周窩村的生活,但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愛上了這裡。“這裡的村民幾乎人人都能演奏西洋樂器,這樣的場景和氛圍是我以前從沒經歷過的。”波格丹興奮地説。
周窩村位於河北省武強縣,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華北農村,如今華麗轉身成為了一座由政府主導、公司運作的音樂小鎮。
一座座傳統北方民居被改造成中西合璧的特色主題院落,約翰·列儂紀念館、吉他作坊、咖啡廳、小酒吧錯落其間。墻上的五線譜、音符以及嘻哈風格的塗鴉,彰顯著小村的與眾不同。
周窩村所在的武強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這裡的農民能與西洋樂器結緣,得益於武強人陳學孔20多年前在這裡創辦的金音樂器集團。
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天津從事樂器零配件製作的陳學孔回鄉創業,金音樂器集團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管弦樂器製造企業之一,産品85%以上出口,暢銷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波格丹而言,這裡的生活體驗充滿驚奇:西方音樂文化與中國農村鄉土氣息相互交融,中西文化符號相互碰撞卻又毫不違和。“這裡奇妙的體驗讓我迸發了音樂創作的激情。”波格丹説。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波格丹不會中文,周窩村的村民也不會俄語,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通過樂器進行交流。
年逾六十的郭玉管是周窩村的村民,同時也是當地農民樂隊的一員。自從這些烏克蘭音樂人來到周窩之後,她就經常和隊友們來到村裏的咖啡館與這些“洋教頭”切磋交流。雖然彼此不懂對方的語言,但俄羅斯著名民歌《喀秋莎》卻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
每次一起吹奏之後,波格丹都會耐心地對這些農民樂隊成員進行指導。波格丹認為,這些村民很有天賦,只是還缺乏一些系統的教育,希望自己能夠將知識更多的傳授給他們。
周窩村的村民們對於音樂發自內心地熱愛,而這股熱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波格丹。“我相信這裡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音樂烏托邦。”波格丹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