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黑龍江省可以當之無愧的稱為中國的糧倉。在許多中國人的認知裏,這裡和烏克蘭一樣擁有豐富的黑土資源。其實,這裡的自然條件和氣候也與烏克蘭極其相似。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一百多年前,有從烏克蘭來到這裡的人們,在這裡修建鐵路、公路、橋梁甚至建設整個城市。不難看出這些前沙俄的移民為哈爾濱帶來的改變,現在哈爾濱還擁有另一個名稱——“東方巴黎”。
萬達室內滑雪場(攝影 李欣)
應國際在線的邀請,亞洲和中歐的海外大V團此次訪問了哈爾濱,進一步了解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並感受哈爾濱和黑龍江省這片土地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後的變化。
哈爾濱大劇院(攝影 李欣)
初識哈爾濱,是在一家叫卡米拉的俄式西餐廳,這裡所在的建築是原中國哈爾濱鐵路俱樂部。俱樂部最早建於1911年12月2日,是按照德米特裏·列昂尼多維奇·霍瓦特將軍(1859-1937)的妻子卡米拉·霍瓦特的要求建造的。霍瓦特家族就是從烏克蘭的南部來到這裡的。1885年,德米特裏·霍瓦特將軍參與了沙俄東部的鐵路建設。1902年,他又被任命為中東鐵路建設的首位負責人,當年就舉家搬到了哈爾濱。卡米拉·霍瓦特也成為當地紅十字會的創始人,並組織中國東北的沙俄移民開展一系列文化生活。現在,房子內部還保留著最初的樣子,內部有一個鐵路博物館和一個俄式餐廳。菜單上的烏克蘭紅菜湯,讓我如同置身於烏克蘭的某個餐廳。博物館內車站月臺的展區,使人感覺仿佛歷史就在眼前。
現在的哈爾濱和20世紀初的城市截然不同,但仍然將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進行了很好的結合。這裡預計將融入更多的高科技産業、研究機構、住宅和休閒一體的建築。一座大型歌劇院(即:哈爾濱大劇院——翻譯注)和全亞洲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即:哈爾濱萬達室內滑雪場——翻譯注)已然建成。
原本大片的沼澤和處女地,經過幾代人的辛勤開墾後,變成了萬畝良田。黑龍江擁有的豐富黑土資源是種植高品質和高營養大米的源泉。這裡的大米也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農作物之一。
松花江畔的通河縣距哈爾濱約200多公里,如果不是因為中文指示牌,單憑這稻田和丘陵、田野裏悠閒的牛群,我甚至一度恍惚的認為回到了烏克蘭的鄉村。
通河是一個不大的中國小縣城,農舍也已被現代化的樓房所取代。當地領導介紹,大米種植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但當地政府依然希望能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比如種植榛子、大豆甚至玫瑰花,都是不錯的選擇。 他們希望這些産品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出口到沿路國家。
習近平講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山脈和河流的保護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這裡還發現了中國最大的野山參,它的重量超過了一斤。
豐富的資源促進了當地生態旅遊的蓬勃發展。一些當地農民把房子轉型成旅社和餐廳,供遊客居住和娛樂。
在哈爾濱,企業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建立了先進的生産線,對農産品、糧食、乳製品進行深入加工。黑龍江的企業和産品也早已在中國市場乃至世界擁有了知名度。
我眼中的每一家中國企業、政府機構,甚至是每一戶村民都在依託著“一帶一路”而構建著自己的發展計劃。基於此,他們同樣希望和烏克蘭的夥伴進行合作。(作者:“烏克蘭漢學家協會”董事會成員、烏克蘭政策智庫成員 科瓦爾·奧爾克西 翻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