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16日電 題:甘肅肅北“烏蘭牧騎”演繹別樣蒙古族“味道”
作者 烏婭娜
在第五屆中國蒙古族舞大賽的舞臺上,有這樣一支參賽隊,他們的音樂、服裝以及舞蹈中蘊含的蒙古族元素多了一些“異域風情”,他們就是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烏蘭牧騎。
作為中國蒙古舞領域最權威的比賽,15年來,代表蒙古舞蓬勃發展的新人新作通過參賽脫穎而出。本屆大賽首次設立了烏蘭牧騎組別,為旗縣烏蘭牧騎設立平等競爭的機制。參賽隊中唯一一個非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牧騎,肅北烏蘭牧騎則展現出了別樣的蒙古族“味道”。
1957年,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草原上誕生。這是一種隊伍短小幹練、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設備輕巧靈活的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被稱為“紅色文藝輕騎兵”。1974年,肅北烏蘭牧騎成立。
肅北烏蘭牧騎團長薩仁花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只有9個人,派去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烏蘭牧騎學習,但是9個人的力量太薄弱了,鄂托克旗烏蘭牧騎支援了我們9個人,就這樣18個人,肅北烏蘭牧騎正式成立,這也讓我們兩地從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延續至今。”
與內蒙古的烏蘭牧騎相同,肅北烏蘭牧騎也負擔著表演、宣傳、服務、輔導等使命,50多位演員活躍于當地4000多蒙古族同胞的家門口,每年演出近百場。
在他們表演的舞蹈節目中,長調配樂更加婉轉曲折,蒙古袍上多了彩色手繡,轉經筒、出嫁習俗等也出現在故事結構中。這些“不太一樣”的蒙古族元素正是肅北烏蘭牧騎的演員們想要傳承和表達的內涵。
薩仁花説:“我們生活在高原的雪山腳下,相比內蒙古的蒙古族,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我們烏蘭牧騎把這些文化吸納進我們的歌舞節目中,向外界展示。”
2010年進入肅北烏蘭牧騎的演員塔娜介紹道:“我們這次的參賽節目中有一個群舞《出嫁》,講的是女孩在出嫁前要把自己最喜歡的手鐲留給閨蜜,這在我們當地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太了解了,而我們把這個文化用舞蹈作品來展示,非常有意義。”
“以前我們的節目中都是表現一些傳統的,大家耳熟能詳的風俗習慣,現在我們更希望去追溯一些古老的、快消失的東西,讓大家知道在甘肅一個遙遠的地方,也有一個蒙古族自治區縣。”塔娜告訴記者。
甘肅省舞蹈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茍西岩説:“甘肅是一個多民族和諧共融的地方,由此衍生出很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節目。在蒙古舞大賽的舞臺上,肅北烏蘭牧騎在學習交流的同時,也展現出了我們當地蒙古族獨特的文化,而保持這種傳統文化的‘根’,將是民族藝術發展最重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