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北京海淀40年發展 走出科技創新之路

2018-11-14 10:0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海淀40年發展 走出科技創新之路

  中新網北京新聞11月13日電 (記者 于立霄)北京市海淀的創新發展與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相伴而生,40年來,海淀區扮演著“探索者”的角色,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聚集了一批自主創新領軍企業,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之路。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海淀區歷經“電子一條街”、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發展歷程,始終開拓進取、勇立潮頭。 

  海淀區搶佔新興産業制高點,超前佈局戰略先導産業,率先在超級計算機、核心通用晶片、精準醫學、智慧汽車、新材料、增材製造和鐳射製造等領域,重點部署一批科技前沿和戰略必爭的先導技術項目,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提升高技術研究能力和産業國際競爭力。 

  同時,海淀區還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在人工智能、石墨烯、幹細胞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搶佔未來産業競爭制高點。 

  最引人關注的是,海淀區發力人工智能産業鏈,領跑在先。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初創企業2617家,其中美國1078家,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國緊隨其後,有592家,其中寒武紀、地平線、中星微電子、深鑒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國雙、第四範式、出門問問、馭勢科技等一大批優秀企業都在海淀區,這意味著在人工智能産業鏈的底層硬體、通用技術及平臺、應用領域等核心環節上不斷趕超世界領先企業。 

  據北京市海淀區負責人表示,海淀區創新發展突出表現在以高技術企業為核心的海淀園的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高新技術企業更加注重創新,數量多、營收增、分佈廣、效益升、投入大、産出高、活力足、前景廣,是創新能力最為顯著的特徵。 

  正是因為有著創新發展的基礎,海淀區新動能逐漸集聚、新經濟多點開花、新業態層出不窮,高品質發展和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海淀區地區生産總值達5915.3億元,同比增長7.3個百分點,在北京市地區生産總值中的比重為21.1%,總量和增速均位於北京市十六區之首。 

  高精尖産業的引領作用突出。2017年,海淀區規模以上高精尖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在北京市中的比重超過40%。其中,以信息、科研、教育、金融為代表的高精尖産業增加值在海淀區地區增加值中的比重為65%,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 

  最引人驕傲的是,從1990年到2017年,海淀區經濟總量增長523.5倍,年均增速26.1%。尤其“十二五”以來,海淀經濟總量和對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穩居北京市第一。“創新型經濟”以其新技術、新製造、新消費、新金融為主要支撐,在海淀嶄露頭角就引人入勝。 

  海淀區以科技為基礎,為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如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為基礎,通過與文化産業的深度融合,出現了以今日頭條、愛奇藝、英雄互娛、36氪、知乎等為代表的新媒體企業和文化娛樂企業,它們的最新估值分別高達200億美元、46億美元、15億美元、10億美元、10億美元,是海淀區內知名的獨角獸企業。 

  面對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海淀區並未予以“一刀切”式取締,而是立足包容性文化,始終採取“包容審慎監管方式”,通過與企業溝通、與居民溝通、與主管部門溝通等手段,積極引導、支持共享經濟的合理、有序發展,從而使滴滴出行、美團、ofo、摩拜、春雨醫生等眾多企業得以發展壯大,也誕生了以程維、王興、戴威、胡瑋煒、張銳等為代表的一批新時代的創業家。

  北京市海淀區負責人表示,未來,海淀區將大尺度重構創新生態體系,促進産學研等多元創新主體高水準融合互動,加速釋放創新潛能,放眼全球,全面提升創新層次和能級。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