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三大展覽再現北京七十年城市變遷 老照片復原歷史風貌

2019-08-05 11:05:59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葛寧遠

  原標題:三大展覽再現北京七十年城市變遷

三大展覽再現北京七十年城市變遷 老照片復原歷史風貌

觀眾在北京市檔案館新館觀展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北京如何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百廢待興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欣欣向榮?七十年的歲月裏,北京的街巷衚同發生了哪些變化?它們又如何見證北京這座古老都城的復興?近期,《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成果展、《古都新韻》展、《檔案見證北京》三大展覽陸續在京開放,用文物、史料和圖片等形式為觀眾形象展現了北京城七十年的變遷。

  “總規成果展”描繪北京發展藍圖

  從1953年北京第一個總體規劃《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的要點》,到1982年《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再到現在最新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成果展圖文並茂,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發展變化的歷程為觀眾娓娓道來。

  2017年版最新規劃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確定北京城市發展目標為全面建成更高水準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建成以首都為核心、生態環境良好、經濟文化發達、社會和諧穩定的世界級城市群。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施衛良介紹,新版總規強調了如何解決好“都”與“城”的關係、舍與得的關係、疏解和提升的關係,讓人們再次看到了北京作為首都在整個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性。

  老照片復原西單北大街歷史風貌

  北京市方志館正在舉行的《古都新韻》展從北京街巷衚同風貌變遷的“小角度”,反映了70年來發生在京城大地上的那些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進入展廳,觀眾首先看到的是兩幅由千余張老照片拼接而成的西單北大街風貌圖。兩幅圖片分別拍攝于1958年和1990年,按照原狀復原拍攝了兩個年代的街道場景,1250米長的西單北大街在600張老照片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

  “您若是曾經在這兒住過,都可以從照片裏找到衚同甚至門牌。”據北京城市建設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選擇這兩個時間點拍攝並非偶然:1958年那組照片是趕在新中國十年大慶之前搶拍的,而1990年的那組照片是改革開放後搶在北京舊城改造之前拍攝的,兩個時間點都極具代表性。

  整個展覽分老城風貌長卷、古都變遷、街巷新韻三部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年代長安街、西單北大街、東四北大街等街道的風貌,通過同位置古都街巷新舊對比變遷照片,展現了千年古都城市面貌的變化。

  670余件檔案見證北京城市變遷

  今年6月9日,剛剛“喬遷新居”的北京市檔案館一口氣兒推出了《檔案見證北京》、《新中國的記憶——市管企業檔案聯展》、《古都新生 人民勝利——紀念北平和平解放70週年》、《北京市檔案館發展歷程展》等多個展覽。其中,《檔案見證北京》是新館首次設立的常設展,分“先哲營城”、“圖説北京”、“古都風韻”、“時代洪流”、“探索前行”、“改革新篇”、“匠心築夢”7個部分,以北京歷史文化、城市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民生大觀為主線,講述了北京故事。

  展覽展出的670余件檔案包括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相關檔案、侯仁之先生《北京建城記》手稿、1988年關於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調查報告、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國慶慶典時製作的“北京之歌”彩車模型、2008年奧運會體育場館“鳥巢”模型等,其中審判川島芳子等近半數檔案是首次公開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一改以往圖文為主的模式,推出了許多新形式:在“電子檔案”區,觀眾可以欣賞“動”起來的北京往事;在“聲音檔案”區,“衚同聲音”類檔案讓觀眾聽到了最傳統的北京聲音。(北京青年報 記者 趙婷婷)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