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鉚足幹勁 多種好糧” ——來自南昌早稻托市收購一線的聲音
南昌縣向塘糧管所內,滿載早稻的大貨車在傳送帶旁等早稻入庫。
糧豐天下安。9月2日,為確保糧農利益,我省啟動早稻托市收購,許多前期將早稻存放在家中的糧農售糧積極性高漲,對國家的托市政策很滿意。
中秋節前後,記者奔走在南昌市各早稻收購點看到,載滿早稻的農用車、大貨車一輛接一輛駛向庫點,一車車糧食正在排隊過磅、驗質、下車、除雜、入庫,收購場面一派火爆,盈盈笑意寫在糧農臉上……
“托市收購讓我們種糧真有賺頭。”“我們賣上了放心糧、舒心糧。”“我們要讓飯碗裏裝滿優質糧。”……採訪中,記者不時聽到糧農們發自肺腑的話語。這些話語既表達了糧農對國家出臺早稻托市收購政策的感激,更是他們為著“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的目標,來年鉚足勁多種糧、種好糧的心聲。
種糧真有賺頭
9月15日,秋風習習。7時剛過,南昌橫崗國家糧食儲備庫已是車水馬龍。“今年早稻托市收購,每百斤比市場價高五六塊錢呢。”“有了托市收購,早稻有賺頭。”灼熱的秋陽下,剛賣完糧的南昌縣向塘鎮楓林村糧農胡建,笑呵呵地和幾名糧農在開小會。
“托市政策來得正是時候。”胡建高興地説,“8月下旬,市場早稻收購價每50公斤只有113元左右。如果按市場價賣,早稻基本上沒錢賺。如今,早稻托市收購價每50公斤120元。我家80畝早稻,每畝早稻利潤有260多元,比去年增收7000多元,心裏高興啊!”
今年,與全國糧食市場一樣,我省早稻市場價持續低迷,加上種植成本上升,農民普遍擔心早稻“種得好、賣不出、收益低”。早稻佔了我省糧農糧食生産收入的三分之一。面對早稻市場價弱勢的形勢,我省連續第8年啟動早稻托市收購,給全省糧農送上了一份“豐收禮包”。
“托市收購讓我們種糧有賺頭!”向塘鎮荊山村糧農黃小承算了筆賬,“今年,因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上漲,機械、人工成本持續上升,每畝早稻種植成本達200多元。有了托市收購價,早稻才有賺頭,我們從內心感謝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
賣糧放心舒心
“一手賣糧,一手進賬,我們真正賣上了放心糧、舒心糧。”進賢縣鐘陵鄉田南村糧農胡金明走出南昌縣向塘糧管所結算區,高興地對記者説,“我今天賣糧15983公斤,賣糧款是38359.20元,糧款全部打進這張中儲糧糧卡,隨用隨取,安全又方便。”
“早稻托市收購的核心是確保及時足額支付農民售糧款,做到一手糧、一手錢。”省農發行營業部總經理孫磊説,“在早稻收購前,我們下撥了5.3億元收購鋪底資金,當天發放,當天劃撥,當天兌付。收購資金通過糧卡直接支付給售糧農民,絕不向農民打一張‘白條’,確保‘錢等糧’。”
剛賣完糧的南昌縣銀三角管委會春溪村糧農喻勇,拿著售糧票據來到結算區。不一會兒,結算員將12818.40元售糧款劃撥到他的銀行卡上。“我們農民最擔心的就是賣糧打‘白條’。這幾天,我家賣了5341公斤早稻,賣糧款都及時到了賬。”喻勇説。
絕不向糧農打一張“白條”,確保不出現“賣糧難”。目前,南昌市托市收購早稻6282.3萬公斤,資金全部足額及時到賬。
來年多種好糧
早稻托市收購,保護了糧農的種糧積極性。採訪中,糧農們紛紛表示,有了政策托底,他們要把穩定産量與提升品質統一起來,多種糧、種好糧,為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盡心盡力。
“雖説有托市收購價,但我家50畝早稻利潤只有1.5萬多元,剩餘50畝中晚稻純收入預計可達到5萬元。看來,種糧要有更多賺頭,還得在優質化上下功夫。明年,面對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擠壓,我要根據人們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的新需求,走種植‘效益稻米、綠色稻米、品牌稻米’新路,增加優質糧的種植面積。”黃小承説。
“我們要讓碗裏裝滿優質糧。”黃小承話音未落,向塘鎮新村村種糧大戶熊雲昌搶過話頭談打算,“明年我要引進新品種,學習綠色水稻種植新技術,讓種糧增産又增收。”
和黃小承、熊雲昌一樣,準備明年擴大優質稻種植規模的糧農不在少數。他們希望,涉農等相關部門多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持續增加種糧收益提供規模化、專業化服務,著力強化農業物質技術支撐,幫助糧農適應降低投入品和勞動力價格上漲的趨勢,使種糧有效益、得實惠,形成穩糧保供給的合力。(江西日報 記者 宋思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