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8月14日電(谷婷婷)8月13日(農曆七月初六),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的前夜,河南衛視《七夕奇妙遊》如約而至。這一天正是“英仙座流星雨”最為絢爛的時刻。當“七夕節”遇上“流星雨”,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組別具匠心,在《七夕奇妙遊》多個節目中融入了有關“七夕”“飛天”“流星”等愛與夢想元素,其中《龍門金剛》《愛》《破陣樂》《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採用奇幻、奇妙、奇絕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心生溫暖。
《七夕奇妙遊》以“未來引領現在”的理念,講述了2035年女宇航員唐小天的一次神奇時空旅行。她借用科技的力量回到唐朝,來到了“神都”洛陽,因緣際會,結識了醫藥世家出身的唐小竹和説書藝人唐小可,並在她們的帶領下度過了一個特別的七夕節的故事。
舞蹈《龍門金剛》作為《七夕奇妙遊》的第一個節目,在展示龍門樂伎和飛天的同時,著重塑造龍門金剛大力士的藝術形象。節目以龍門石窟生動多樣的金剛形象為表達意象,運用AR技術,加入科技感包裝,展現出雕刻藝術的生動與靈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節目高潮處,創作團隊根據龍門石窟的研究成果,對奉先寺進行了電腦著色復原,賦予文化遺産以新內涵、新意境。
歌曲《給女孩》節目中融入了“七夕節”女孩子洗髮、梳粧、染指甲、投針驗巧、祭拜織女星、穿針乞巧等我國古代七夕節民俗。小溪邊,女子沐浴洗髮、潑水嬉戲;閨閣內,女子梳粧,畫眉、抹脂粉、點絳唇、染指甲;傍晚庭院中,少女們投針驗巧;夜晚,少女們聚在瓜棚下、葡萄藤下“聽”牛郎織女相會;月光下,少女們一起祭拜織女星;宮廷中,妃子宮娥登穿針樓面銀河而乞巧。《給女孩》用跨越時空的真實場景,在展示民俗的同時,又傳遞了鼓勵女孩自強、自信、自愛的價值內核。
戲曲《愛》嘗試用最中國的藝術形式錶現中國經典愛情故事。節目選擇崑曲《牡丹亭·遊園》、越劇《梁祝·十八相送》、豫劇《白蛇傳·斷橋相會》三個經典戲曲唱段,融合戲曲絕活《挂畫》、水袖舞等富有表現力的戲曲表演,並在節目包裝上加入國畫瑞鶴圖的藝術元素,蝴蝶風箏、蘇繡、中國扇、油紙傘等非遺元素,在不同場景的變換中呈現一個打破常規、加入現代音樂元素的戲曲音樂節目。
器樂《破陣樂》引入了狼、蜥蜴等“動物道具”為節目增添了別樣的氛圍,畫面融合甲胄、大漠鐵騎、水師等元素展現花木蘭、戚家軍、施瑯等民族英雄;樂曲由尺八、琵琶、二胡、三弦、中國鼓、笛子等中國民族樂器演奏。光影流淌、音韻鏗鏘,讓人感受到了滿滿的的家國情懷。
主題曲《為自己鼓掌》以大時空、大場景展現了古今中國航天人對星空的執著探索,對夢想的不懈追求。節目前半部分講述中國古代先人對飛天的大膽嘗試與追尋,後半部分則展現當今,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奮鬥下,我們終於實現了飛天夢。節目以“嫦娥”“悟空”等航天器為切入點,表現中國航天夢想的偉大傳承,航天精神的延續與發展。
收尾節目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展現了“英仙座流星雨”劃過天際,在我國的沙漠、草原、天涯海角,以及天地之中嵩山,人們爭相觀看流星雨,或祈願愛情,或追思親人,或祈福未來的幸福情景。
延續“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主旨,此次《七夕奇妙遊》除了傳統的愛情主題,家國情懷也成為其中動人心魄的“彩帶”,愛情+愛國,古代+現代,藝術+技術,給觀眾和網友帶來了別樣的驚喜、驚奇和驚艷。尤其是舞蹈《龍門金剛》、戲曲《愛》、器樂《破陣樂》等節目被廣泛認為極具“出圈”潛力。“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組希望《七夕奇妙遊》為接下來的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注入想像力和創造力,延續傳統文化路線,將文化與節目多維融合、大跨度奔騰,繼續打出河南廣電漂亮組合拳,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