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情係紅旗渠,築夢新時代”實踐團一行9人,在副院長張楓林老師的指導下,前往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開展集體觀看紅色影片、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拍攝微電影和訪問景區遊客與周邊村落等系列活動。
本次實踐團通過實地調研紅旗渠周邊的村落姚村,了解到當地紅色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以及紅旗渠景區的開發對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通過採訪一些曾經參與紅旗渠修建的老人,實踐團隊員們體會到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艱難困苦,感受到黨領導人民團結奮鬥的偉岸精神,其中一位老奶奶拿著老照片説到:“修渠不艱苦,為後人造福嘞,我們很高興。”
圖為姚村老一輩的紅旗渠建造者結合自己修渠的老照片向實踐團隊員講述當年林縣人民建造紅旗渠的辛酸往事。楊嘉鵬 供圖
在結束對村民的調研後,實踐團來到了姚村村委會。在姚村村支書的介紹下,實踐團隊員們了解到當地依託紅旗渠景區採取的新型農村綠色發展模式,強調實施“道路全面硬化”與“雨水分流”等惠民利民措施,注重貫徹落實綠色發展,整改村鎮冶煉業,創設工業園區,集約經營發展的方針政策。此外,為慶祝建黨一百週年,姚村舉辦了一系列大型紅色活動,如所有黨員幹部與當地人民同唱一首歌《社會主義好》,要求黨員幹部要佩戴黨徽、高舉黨旗等。
圖為姚村村支書給實踐團隊員講解當地依託紅旗渠景區採取的農村新型發展模式以及為慶祝建黨一百週年所舉辦的一些紅色活動。楊嘉鵬 供圖
本次實踐團還前往紅旗渠紀念館開展調研與學習。館內一幅幅歷史圖片講述著一位位修渠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通過採訪不同群體的遊客,如自駕遊叔叔、某大學的美術教師、高校畢業生、某市黨員幹部以及在父母陪伴下的孩童,實踐團隊員們了解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對他們的心靈産生了強烈的震撼,其中一位黨員幹部指出紅旗渠精神就是建黨精神的具體化表現,是一種為人民服務、團結奮鬥的時代精神。此外,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也向實踐團隊員們介紹了館內設立培訓學習基地、結合新理念與新精神講解紅旗渠精神等紅色教育模式,其中強調了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對青年人的教育內容要通俗易懂,對政府黨員的教育內容要透徹深入。
圖為實踐團隊員在紅旗渠紀念館的合影
實踐團隊員們返校後,指導老師張楓林就紅旗渠精神為實踐團隊員們做了進一步詳細分析,加深了隊員對當地紅色教育內容的理解,他指出:“這條渠為什麼叫紅旗渠?因為這是我們黨領導建造的一條造福百姓的幸福之渠,是高舉紅旗建造的人間奇跡。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中,與人民血脈相連。人民之所想、之所要、之所需就是我們黨之必做、之必行、之必成。紅旗渠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大學生要繼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你們的青春夢想。”
實踐團隊員們通過本次林州之行,收穫了在紅旗渠精神引領下人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探索成果,加深了對紅旗渠精神內涵的理解,充分發揮了青年人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團隊成員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圖文:楊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