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陜西安康:非遺民俗助陣龍舟競渡

2023-06-25 15:59:30  來源:新華網  編輯:尹紅燕

陜西安康:非遺民俗助陣龍舟競渡_fororder_202306258b30fd319374420c97b66658d18b45d1_4a19376832d73d357e3acbac1ba1099b

龍舟隊選手在第23屆中國安康龍舟節比賽中(6月22日攝)。新華社發(鄒競一攝)

  新華社西安6月25日電(記者趙鑫虎)端陽佳節,鑼鼓聲徹,槳櫓飛搖。漢江上,龍舟馭浪前行,奮楫衝擊的聲勢直衝雲霄。岸邊龍舟文化園裏,漢調二黃、陜南山歌、漢江號子輪番登臺,助陣龍舟競渡爭流。

  有著“秦巴明珠”美譽的中國陜西安康,位於漢江之畔。漢江在安康境內長度有346公里,賽龍舟是當地沿江各地集祭祀、祈福、競技等於一體的重要習俗。

  安康的龍舟習俗兼懷南北特色,參賽龍舟由貨船演變而來,翹頭翹尾圓底,以適應湍急的漢江水流,俗稱“黃瓜底子”。船上設有橈手,邊指揮邊表演,揮旗擊鼓,為激烈的比賽增添更多觀賞性。

  “熱鬧的節日氣氛裏,必然少不了精彩的民俗文藝。”在這裡正舉行的第23屆中國安康龍舟節上,總導演冉小虎介紹,這次活動融合了安康當地的傳統民歌、才藝、戲曲,召集了全市的非遺傳承人齊聚漢江之濱為比賽助陣。

陜西安康:非遺民俗助陣龍舟競渡_fororder_202306258b30fd319374420c97b66658d18b45d1_79035c8f3695d84d8a756b697a9478b0

28支當地參賽隊伍在漢江上表演龍舟競渡,喜迎端午佳節(6月22日攝)。新華社發(鄒競一 攝)

  漢調二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這一安康地方戲曲細分為末、凈、生、旦等十個行當。“我們在龍舟節唱響漢調二黃,既鼓舞了龍舟手的鬥志,又能讓觀眾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院長袁小龍説。

  西皮二黃一響,二十余位戲曲人物依次起范亮相。和著現代編曲的漢歌,演員們揮舞起翩翩水袖,如同龍舟奮力劃行時翻起的浪花。這群平均年齡22歲、卻有著近十年漢調二黃學習經歷的演員在舞臺上做足一招一式,贏得滿堂彩。

  本屆龍舟節上,莊重崇禮的合龍祭祀、精湛絕倫的歌舞雜技、好戲連臺的非遺展演掀起一浪又一浪高潮。

  創新節目《方寸之間》融合了多項省市級非遺表演的精髓,30張方桌疊摞成4層塔山,演員圍著塔山揮舞著龍鱗圖紋板凳,盤成一條威武的長龍,令觀眾讚嘆不已。

  水面上,抓鴨子、捉鯉魚等年年上演的龍舟民俗越激烈,岸上漢江號子、花鼓子、小場子、翻天印、板凳龍等才藝展演就越精彩。

  漢江排子席,起源於行水船家在沿江碼頭城鎮停靠時,犒勞船工水手、碼頭工人的敞壩席——86張木桌齊整列擺三排,600余人同時入座,舉起酒杯歡迎橫渡漢江的龍舟健將們……

陜西安康:非遺民俗助陣龍舟競渡_fororder_202306258b30fd319374420c97b66658d18b45d1_4ebf6aa45a0faeb6557525e3821154cd

遊客在第23屆中國安康龍舟節的“漢江排子席”上品嘗美食(6月22日攝)。新華社發(鄒競一攝)

  “龍舟節不僅有激烈的賽龍舟,演出的民俗氛圍也特別濃厚,小朋友看得非常認真。”帶著4歲女兒專程趕來觀看龍舟表演的西安市民李桃説。

  近年來,安康緊抓非遺傳承保護工作,謀劃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激發傳統文化深厚底蘊和新生活力,點綴著飽含百姓共同記憶的傳統節日,成為賡續歷史文脈的重要載體。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