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朋友圈被“悟空”刷屏了嗎?
近日,以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為背景的國産遊戲《黑神話:悟空》上線後火爆網絡,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西遊狂潮”。在遊戲中,玩家扮演“天命人”,踏上一條佈滿荊棘的西遊之路,探尋昔日傳説的真相。
“悟空”歸來,也帶火了西遊文化。全國各地與西遊文化相關的景點熱度飆升,一些國外玩家甚至開始“惡補”《西遊記》。您對西遊文化感興趣嗎?咱們這裡的西遊文化也頗為豐富,不妨趁著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到洛陽做客吧!
關鍵詞:悟空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花果山是孫悟空的居住之所,而宜陽花果山就是其原型。
花果山,原名女幾山,又名化姑山、瑤姑山等。花果山之名最早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書中記載:“壽安縣(今宜陽縣)岳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為花果山。”這比《西遊記》成書時間早了500餘年。
因與《西遊記》中的花果山同名,花果山上原本建有百餘間供奉齊天大聖的廟宇,可惜保存至今的已不多了。如今的洛陽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景區內不僅有水簾洞、悟空峰等知名景點,還策劃推出了《西遊記》系列演藝活動,讓遊客沉浸式體驗“西遊”,深受歡迎。
“宜陽是前西遊文化的發祥地。”宜陽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清末《宜陽縣誌》記載,宜陽境內有15處涉及西遊文化的寺廟,民間流傳著100多個與《西遊記》書中一致的傳説、典故、神話故事,有47通記載西遊文化內容的碑刻。
高老莊、火焰山、蟠桃溝、龍王村……在宜陽,30余處村名、山名、地名與西遊文化有關。此外,當地幾乎村村都有敬孫悟空的習俗,很多傳統節日、廟會活動也與西遊文化有關。比如,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花山寺(大聖廟)大會,會舉行唱大聖歌、跳大聖舞、念大聖經等活動;再如,每年的元宵燈節,各鄉鎮雜耍隊伍會打齊天大聖旗、跳大聖舞。
“到村裏走走,很多老人張口就能講幾個傳説故事。”家住宜陽的張女士告訴記者。
近年,宜陽縣致力於西遊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推廣和應用,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西遊文化之鄉”。
關鍵詞:玄奘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咱洛陽老鄉——唐代高僧玄奘。史載,玄奘本名陳祎,老家在緱氏(今偃師區)。1000多年前,玄奘排除萬難,去西天取經,撰述《大唐西域記》,對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巨大。
玄奘傳説,在2021年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不過,玄奘傳説與《西遊記》中的唐僧故事不同,它是以玄奘傳奇的一生為軸線,融合偃師地區的傳統文化、歷史積澱等文化要素,創造出的民間藝術形式。
想了解真實的玄奘,那一定要到玄奘的老家轉轉了。
玄奘故里位於偃師區緱氏鎮陳河村,有玄奘故居、鳳凰臺、慧泉井、馬蹄泉、玄奘父母合葬墓等歷史遺存。玄奘故居院內有一口古井,距今1400餘年,井水清澈甘甜,相傳飲此井水可治百病、長智慧,因此被稱為“慧泉”。故居西廂房展示了玄奘國內遊學、西行取經、譯經弘法、創宗立説的輝煌經歷,東廂房再現了少年玄奘學習和生活的場景。
在距玄奘故居約4公里處,有一座寺廟——玄奘寺,也叫唐僧寺,原名靈岩寺。隋朝大業年間,幼年的玄奘常來此聽經聞法,結下佛緣。明代以後,大約受小説《西遊記》的影響,該寺被稱為唐僧寺。
明弘治版《偃師縣誌》記載,玄奘在去西域前,在靈岩寺內摸過一棵小松樹,説我去西天取經,你就向西長,若我東歸,你就往東長。結果玄奘西行期間,樹枝就年年向西長,有一年松樹忽然開始向東長,弟子們高興地説法師歸來了。果然,玄奘回來了!此後,人們稱這棵松樹為“摩頭松”。
除了玄奘的老家,位於伊川縣白元鎮的凈土寺也值得一訪。因為,玄奘是在這兒出家的。
隋唐時期,凈土寺是著名的皇家寺院,人稱東都凈土道場。當時,隋煬帝下詔,要在東都洛陽篩選一批僧人。大理寺卿鄭善果見13歲的陳祎有慧根,破格“保送”他到凈土寺修行,法號“玄奘”。(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朱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