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今年5月至7月,上海市開展“光榮之城”2024上海紅色文化季,圍繞研究出版、展覽展陳、文藝影視、社會宣教、思政研學、旅遊文創等六大板塊,推出56個市級重點項目和75項全市精品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紅色文化更加可觸可及、可感可知、可親可近。
創新傳播形式,紅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
紅色文化季開展以來,上海各個紅色景點隨處可見帶著尋訪手冊集章打卡的遊客。將集章打卡這一形式引入紅色文化尋訪活動中,成為紅色文化季火熱開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上海全市共有不可移動紅色資源612處,如何更好發揮紅色資源鑄魂育人功能?“關鍵是要在傳播形式、呈現形式上進一步創新,提升紅色文化的親和度和感染力。”上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穿過高樓林立的新天地商圈,步入綠樹成蔭的石庫門街區,中共一大紀念館佇立眼前;走出紀念館,紅色經典步道連接起周邊眾多紅色舊址、遺址、紀念設施;徒步前往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整個開放式街區,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長卷……這裡是黃浦區,擁有經第一批《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認定的紅色資源143處。
依託紅色資源集聚優勢,黃浦區正努力打造可見、可觸、可感的“紅色露天博物館”。“我們力爭讓市民遊客行走在黃浦區的大街小巷就能與紅色文化不期而遇。”黃浦區委書記杲雲説。
“隨處可見的紅色遺址提醒著我們,來時路不易。”一名在“魯迅小道”漫步的遊客説。
轉化話語表達,紅色研究成果更加可親可近
近年來,上海依託高校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等一批機構,打造偉大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同時,舉辦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大型特展,巡展356場,覆蓋23個省區市。
為了更好地將深厚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可親可近的話語表達,上海在紅色文化季期間推出一批展覽展陳,讓市民遊客能夠更加直觀、更加深入理解紅色文化。
2024上海紅色文化季啟動當天,“偉大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文物史料專題展”在中共一大紀念館開幕。452件各類展品,生動呈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理論成果與實踐成就。“作為革命紀念場館,生動講述紅色歷史是我們的本職責任。”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説。
今年“七一”當天,“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揭幕。該展整合了上海12家革命場館的75組文物文獻,引領觀眾走近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深刻體悟中國共産黨初創時期的光榮與輝煌。
思南路73號的花園內綠意盎然,百年雪松巍然屹立……經過精心修繕,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于7月23日重新開放。這幢上海唯一保存完整並對外開放的周恩來紀念地,打破傳統封閉模式,讓公眾能夠“零距離”感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
面向青少年群體,推動紅色文化根植於心
在9月6日舉辦的2024年上海市微宣講大賽決賽現場,4名來自上海市航空服務學校的學生,使用英語排演的原創舞臺劇《黃炎培的故事之讀書立本》,再現教育家黃炎培幼時讀書的故事,贏得陣陣好評。
紅色文化季期間,各活動主體聚焦青少年開展內容創作,圍繞“大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持續豐富紅色文化內容供給。
創新的技術手段,讓紅色文化資源更加鮮活。今年7月,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紅色文化沉浸式體驗展“初心之旅”。觀眾戴上虛擬現實頭顯後,在數字導覽員帶領下,沉浸式“親歷”開天闢地的偉大時刻。
豐富的紅色文藝作品,為城市紅色文脈增添亮色。1958年,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成為中國影史佳作。2024年6月,上海出品的同名舞劇電影全國公映,“電波”的故事再度創新表達。作家孫甘露認為,“永不消逝的電波”這個關於無名英雄的故事,還將被不斷講述。
紅色文化季期間,上海還舉辦了“光榮之城少年行”活動。8月1日,來自上海、哈爾濱、南京、南昌和廣州等5個城市的60余名師生匯聚在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開展上海青少年紅色研學活動。孩子們三次鞠躬、擦拭墓碑,並向烈士獻花致敬:“請先輩們放心,如今的祖國,未來的華夏,有我們!”(人民日報記者 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