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 題:今年你AI了嗎?
新華社記者王君璐、張漫子
今年春節AI火了。
如果説去年春天爆火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小試牛刀,那麼今年,從春晚到廟會,從登上春晚舞臺的“秧歌搭子”機器人,到像詩人像哲人又像玩梗大王的DeepSeek,人們真真切切感到,AI已走進我們生活。
1月30日,觀眾在北京市海淀新春科技廟會上觀看機器人表演。 新華社發(陳曉根 攝)
今年AI“上大分”
今年春節的“名場面”,多與AI有關。
第一個,出現在春晚現場。
穿上大花襖,16個名為“福兮”的機器人扭著秧歌、轉起手絹,把“硬核春晚”變成“全村最嗨二人轉現場”。謝幕後,“機械老奶奶”顫顫巍巍由舞者“硬控”著走下舞臺,還沒走到後臺,便衝上熱搜。
第二個,源自國産大模型。
淵博的學識、優雅的表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玩梗時的古靈精怪,DeepSeek讓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愛不釋手,紛紛沉浸在“聊天搭子”帶來的新鮮感中。被兒子瘋狂安利後下載的退休職工老馬説:“自從把DeepSeek玩明白了,感覺自己已經變哪吒了!”
第三個,對準廣袤的現實世界。
走出家門才發現,現實世界儼然成了“AI秀場”。除夕夜,無人機放煙花,點燃人們的美好期待。大年初一,賽博舞獅、機器狗表演,讓人直呼精彩。出門逛個廟會、打卡景區,或許會遇到機器人服務員、陪練員,它們不僅是情緒價值拉滿的氣氛組,做糖人、逗悶子、下圍棋,還挑大梁,給爬山遊客“開外挂”、送年貨、發福袋、馱物資,能幹又勤快。
一個接一個AI應用,讓這個春節在無數個“看!看!看!”的驚喜連連中度過。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中推文安利自己新鮮又好玩的“賽博年”。
“異地拜年,除了拍視頻、打語音還有了新玩法!”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小李把一張正面生活照上傳百度App,進入“AI拜年”頁面,輸入“在火星放鞭炮”“在故宮屋頂舞龍”等指令,加上祝福語,僅1分多鐘,就自動合成場景生成了一張獨一無二的AI賀卡,實在是驚喜。
“姐妹們快看!我在凱旋門前跳《最炫民族風》了!”大年初一,山東濟南的王阿姨在家庭群裏扔出一段視頻:她身著紅襖,帶領一群AI數字分身在法國凱旋門起舞,背景音樂響徹戴高樂廣場。真應了那句:用上AI,誰不是元宇宙的“原住民”?
1月30日,在浙江省金華市金華之光文化廣場科技館,小朋友與身穿節日盛裝的機器狗互動。 新華社發(時寬兵 攝)
AI敲開百姓家門
“賽博新年”的全民狂歡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中國年,一直是“黑科技”脫穎而出的“練兵場”。2015年,一場春晚“搖一搖”讓微信支付用戶從不足800萬激增至3億,開啟了移動支付的全民狂歡。2018年,借春節紅包、拜年視頻,抖音實現了日活用戶數的井噴,短視頻從此走進煙火人家。
今年,DeepSeek等大模型産品、各色各樣的機器人,敲開了蛇年新春之門,也敲開了大眾心門。截至2024年11月,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超15億次,較去年增長約30倍。截至2024年12月,豆包通用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4萬億,較7個月前首發時增長33倍。截至2025年1月,百度文庫AI功能月活用戶突破9000萬,同比增長230%。2月2日,DeepSeek登頂全球140個國家及地區的應用市場,DeepSeek的日活躍用戶數突破3000萬大關…………一根根陡峭的增長曲線中,我們看得見大模型的“真需求”。
意料之外在於,這次AI以國人更可感可知的方式照進現實。許多人已在實際生活中感受過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的驚艷,並逐漸習慣了機器人的陪伴。
這次回家,不少網友闖入的是一個“賽博home”:地上,轉著掃地機器人。桌上,擺著隨時響應你的“小度”。手機裏,還有一鍵生成各種解決方案的App,應對春節期間各種燃眉之急。
AI的風,從城市刮到縣城,從中青年刮向銀發族、小學生。大眾的AI參與感、討論度、情緒值一齊攀升,“全家老少一起玩AI”成為現象。百度方言語音搜索的日均調用量中,河南、四川等地下沉用戶佔比越發凸顯,文旅智慧體在縣域景區的使用率也在上升。而就在去年此時,引發AI熱潮的還是尚未出圈的Sora,引發的只是從業者或小圈子裏熱議的話題。
AI落地,離不開這兩把“刷子”:一是真場景,一是硬實力。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認為,AI普及的關鍵在於找到技術杠桿與民生痛點的支點。其中,對大眾剛需場景的深刻洞察,模型能力精益求精的錘鍊,二者缺一不可。AI技術的勝負手,不在實驗室裏的算力競賽,而在普通人的每一次點擊。越是前沿的技術,越要下沉到最普通的場景裏去,讓技術跨越地域與年齡的鴻溝,使少數人的“玩具”變成多數人的“工具”。
業內預計,未來一年有望成為AI應用爆發的黃金期。聚焦科技行業的諮詢機構Omdia預計,未來5年中國生成式AI的市場規模將增長5.5倍,到2029年將達到98億美元。
1月31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華僑華人歡樂春節廟會上,機器人為遊客送上中國茶水。新華社記者 許咏政 攝
AI競賽剛剛打響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眼下我們對AI的感知,如同此刻的我們對春的感知一樣。
多年以後,當人們回想起2025的蛇年春節,他們會想起在家中、在廟會、在機場、在去往景點的路上,人們都在談著、用著“一個叫AI的新鮮玩意兒”。大多數老人第一次從孩子口中得知“AI是什麼”“AI能做什麼”。而這只是新的開端。
我國已初步構建覆蓋晶片、演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的人工智能産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産業規模近6000億元。過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備案新增238款。
但當AI走進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從“研”進入“用”,真正的競賽才剛剛打響。“今天的人工智能領域,競爭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技術迭代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但AI的實際滲透率已經不低,並將在2025年繼續井噴。大模型賦能的AI原生應用將在各行各業各種場景迅速普及。”李彥宏做出判斷。
眼下,DeepSeek掀起的風暴還在持續,“朋友圈”加速擴容,進一步激活人工智能産業鏈上下游。目前,已有不少科技巨頭、車企、三大運營商、券商等均宣佈接入DeepSeek模型。與此同時,北京寶蘭德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宣佈接入文心一言大模型、上海風語築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宣佈接入豆包大模型。
AI之風撲面而來,正是我們解鎖原創性創新、向科技之巔攀登的絕佳時機。
“面向未來,人工智能有三大主戰場:人工智能科學化、計算系統智慧化、應用領域廣譜化。即使用小米加步槍,我們依然能夠取得更廣闊的勝利。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意義深遠的智慧時代,它的高潮即將到來。”面壁智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劉知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