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

2025-04-17 15:40:39  來源:天眼新聞  編輯:馬媛

  烏江之畔,畢節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山花爛漫,青山延綿,綠意涌動。苗繡致富帶頭人楊文麗的“非遺工坊”內,繡品琳琅滿目,引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這座位於懸崖下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憑藉獨特的山水風光與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與旅遊業。2024年,化屋村接待遊客超7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6億元。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1111

化屋景區遊人如織,旅遊産業蓬勃發展。史開心 攝

  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對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對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紅色舊址,要加強系統性保護。要堅持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文明新風。要深化文旅體融合,豐富旅遊業態,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

  貴州擁有1328個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1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居全國之首。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不斷探索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新路徑,推動村寨與旅遊業融合,讓民族特色煥發出新的光彩。

  古建新生,傳統村寨火出圈

  蜿蜒的青石板路,潺潺流淌的寨英河,錯落有致的苗族吊腳樓……銅仁市松桃自治縣寨英古鎮,作為縣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鎮,現存四合院、三合院、桶子屋、苗族吊腳樓等民居建築。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2222

寨英古鎮裏,人們在舞動“滾龍”。彭俊 攝

  “為延續古鎮煙火氣,我們重視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積極修繕萬壽宮、福壽宮、裕國通商等52處古建築。”寨英鎮副鎮長周舟介紹。近年來,寨英古鎮以環梵凈山旅遊圈為依託,深挖古鎮文化,推進文旅融合,從“靜態保存”轉向“動態保全”,兼顧歷史風貌與居民生活需求。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築歷史悠久,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近年來,貴州陸續出臺《貴州省推進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方案》《貴州省“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等文件,大力保護少數民族村寨。肇興侗寨、西江千戶苗寨等一批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火爆出圈。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3333

西江千戶苗寨雨後風光。楊正道 攝(貴州圖片庫發)

  在黔滇交界處,黔西南州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挖掘當地少數民族特色古墻、茶馬古道、金絲榔古樹等“七古”文化。“2020年,普梯村運用修復技術,還原45棟房屋,保留主體結構並加以改造,重現傳統房屋魅力。”普梯村村委會副主任李美介紹,村裏還積極改善基礎設施,發展艷紅桃種植産業,推進青年造村計劃,助力農文旅融合。2024年,普梯古寨全網曝光量超3億人次,遊客到訪超3萬人次,村辦企業旅遊收入達60多萬元。

  文脈賡續,活態傳承顯生機

  被譽為“侗族大歌之鄉”的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鄉小黃村,村口長廊內侗族大歌婉轉悠揚。全村4000余人,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四五歲的孩童,幾乎人人都會唱歌。

  “孩子滿3個月,就會成為母親所屬歌隊的一員。孩子3歲時會被帶到鼓樓,接受寨子獨有的儀式:唱一到兩首歌,在全體村民見證下,成為一個獨立歌隊。”小黃村黨支部書記陳躍明向記者介紹這一獨特習俗。在世代傳承下,如今小黃村有近500位年輕歌手在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從事與侗歌相關工作,讓五湖四海的遊客領略到侗歌的魅力。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4444

小黃村村民在鼓樓外等候唱侗歌。梁輝波 攝

  民族特色村寨涵育了眾多非遺。作為非遺大省,貴州非遺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涵蓋民族戲曲、傳統技藝、民俗服飾等多個領域,現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99項159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628項1025處。

  近年來,貴州不斷強化非遺肌理與傳承載體,壯大非遺發展力量,出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貴州省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條例》等文件,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同時,貴州立足非遺資源優勢,打造“非遺+體育”“非遺+演藝”“非遺+研學”等文旅融合新模式。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5555

小黃村鼓樓內,侗族大歌悠揚。梁輝波 攝

  文旅融合,村寨新局自此開

  走進安順市鎮寧自治縣高蕩村,這座擁有千年曆史的布依族村落,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盡顯布依族建築特色。作為貴州省30個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之一,高蕩村依託原生態風貌和傳統文化,大力推動文旅協同發展。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6666

安順市鎮寧自治縣高蕩村

  高蕩村地處黃果樹瀑布與安順龍宮的中間地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為承接兩個5A級旅遊景區的客流,該村不斷完善旅遊設施,將古村打造為布依族文化體驗地、農耕文化觀光區。2024年,高蕩景區接待遊客18.5萬人次,同比增長250%,營收近320萬元,同比增長92.8%。

  近年來,貴州民族特色村寨通過“農文旅一體化”發展,聚焦大旅遊、大健康、大生態等産業,打造了一批文化旅遊、健康養生、農業觀光等新興的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

  貴陽市烏當區黃連村借助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精品紅色研學路線,吸引省內外近萬人開展紅色研學遊;黔東南州黎平縣黃崗村圍繞侗族大歌、禾倉民宿和香禾糯産業,2024年接待遊客11.5萬人次,綜合經營收入達1000萬元;遵義市務川自治縣大竹村依託地理優勢,打造“古村大竹·森林氧吧”休閒避暑旅遊品牌。

千寨千面展風采 解鎖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出圈密碼_fororder_7777

青山環繞的黃崗村。李斌 攝

  從村寨保護、非遺傳承到文旅融合,貴州緊扣時代脈搏,通過保護與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激活民族文化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持續為地區繁榮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注入強勁活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明雪)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