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小暑炎炎夏日長,京味非遺照亮煙火人間

2025-07-07 10:09:3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李勝蘭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7月7日,我們迎來小暑節氣。此時節,暑氣漸盛,萬物在驕陽下蓬勃生長。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國際在線聯合出品的“中國節氣裏的京味非遺”系列短視頻本期推出“小暑篇”,聚焦京味非遺——花燈製作技藝,看非遺傳承人如何以竹骨為架、彩紙為衣,將節氣的熾熱與浪漫綴于玲瓏燈彩間,在燈影搖曳中勾勒夏夜之美。

  暑韻民俗,煙火生香

  “食新”民俗承載著小暑最質樸的喜悅。古時,農人們在小暑將新收的稻穀碾成米,蒸煮出清香四溢的新米飯,開啟“食新”儀式;部分地區還將新麥炒熟磨粉,以開水衝調加糖,製成“炒麵”,細品麥香。人們歡聚一堂,慶祝豐收,祈願往後歲歲倉廩充實。

  伏羊節是小暑至三伏天最具特色的飲食盛事。自農曆初伏起,持續一月的伏羊節,承載著千年飲食智慧。早在堯舜時期,民間便有“伏天吃伏羊”的傳統。淮海地區“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諺語,道出了食羊的養生妙處。從中醫“冬病夏治”理論來看,三伏天人體陽氣外發,此時食用性溫的羊肉,既能驅散體內寒氣,又可扶正固本;加之農閒時節,人們借此機會烹羊宴客,在蒸騰的香氣中聯絡鄰裡情誼,共享豐收之樂。

  吃餃子同樣是小暑備受青睞的傳統。餃子形如元寶,寓意福氣滿滿,且製作方便、營養均衡。小暑節氣,不少家庭會圍坐在一起,搟皮、調餡、包餃子,在勞作中感受家的溫暖。

  此外,小暑還有嘗新酒、食藕、煮雞蛋等習俗。這些習俗或傳承千年,或因地制宜,共同繪就了小暑節氣豐富鮮活的民俗畫卷。

小暑炎炎夏日長,京味非遺照亮煙火人間_fororder_b7b09587b50d875840877b557af7c97

德國主播蘇菲(左)與古北口花燈製作技藝傳承人李振忠展示製作好的花燈

  流光溢彩,繪就古都祥瑞畫卷

  每當夜幕降臨,北京的街巷總少不了燈影搖曳。燈彩又名“花燈”,是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作為元宵節的保留項目,賞花燈的傳統習俗已從東漢時期延續至今,千年賞燈習俗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承載著老北京對祥瑞吉慶的美好祈願。

  北京燈彩長期流行于京城地區,品類豐富且體系完備。其製作技藝融合了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剪紙、書畫等多種工藝,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匠人的巧思。2008年,北京燈彩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北京傳統的燈彩活動主要在元宵節舉行,後逐漸延伸至盛典、新婚、壽辰等喜慶場合。張燈結綵不僅是營造節慶氛圍的方式,更成為祥瑞文化的象徵——人們通過造型精美的燈彩,將對美好生活的祈望、對幸福未來的嚮往融入光影之中。如今,這一技藝作為京味非遺的重要代表,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延續著老北京的文化記憶。

小暑炎炎夏日長,京味非遺照亮煙火人間_fororder_W020231218580280759029

古北水鎮 圖源 北京市密雲區文化和旅遊局

  古北探韻,長城與水鄉的絕美交融

  在京郊密雲的山水環抱間,藏著一處融合歷史底蘊與度假風情的秘境——古北水鎮。這裡坐擁鴛鴦湖水庫的澄澈碧波,背靠司馬臺長城,是長城腳下一座獨具北方風情的度假式小鎮,也是集觀光、休閒、商務、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旅遊勝地。

  司馬臺長城作為古北水鎮的璀璨明珠,是國內唯一保留明長城原貌的古長城。其以“險、密、齊、巧、全”五大特色聞名於世,古建築學家羅哲文曾盛讚“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司馬臺長城堪稱中國長城之最”。登上巍峨城墻,古鎮風光盡收眼底,千年曆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古北水鎮以司馬臺長城為依託,將北方民俗文化與長城戍邊歷史巧妙融合。依託湯河水系整建的河道縱橫交錯,遊客可從景區接待中心乘木船直達長城腳下,感受“船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意。

  小暑至,蟬鳴起,暑氣蒸騰的盛夏悄然拉開帷幕,正是尋一方清涼、享愜意時光的好時節。這個夏天,快約上三五好友,奔赴古北水鎮,伴著搖曳的槳聲與斑斕燈影,在司馬臺長城的暮色中靜候晚風拂面,享受這份夏日的小確幸。(文 石麗敏 王榕)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