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全國首票“並行港+西部陸海新通道”業務在貴州落地

2025-09-05 08:50:59  來源:天眼新聞  編輯:韓嘉慧

  8月29日,一批貨值近4萬美元的貴州汽車輪轂從遵義閣老壩貨場出發,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幹線直抵廣東湛江港,搭乘“並行港”海上環線班輪經海南洋浦港中轉發往泰國,這是貴州首次開展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並行港”業務,也是全國落地的首票“並行港+西部陸海新通道”業務,標誌著貴州內陸開放探索邁出新步伐,服務國家戰略再升級。

  傳統模式下,貴州出口貨物一般通過鐵路集裝箱運輸到沿海港口,拆箱後重新換裝海運集裝箱再報關出口,中間經過多次中轉、多次裝卸,整體物流成本高、耗時長且容易出現貨損。該票貨物運用鐵海聯運“一箱到底”,到了湛江港後,再疊加內外貿同船運輸政策,搭載湛江至洋浦的“並行港”海上環線班輪,最終出口國外,首次突破性地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腹地貨源與“並行港”海運跨境網絡相結合,形成陸海貫通、多向聯動的國際物流新模式。

  “並行港”是由湛江海關會同深圳海關、海口海關,聯動深圳、湛江、海南三地港口共同推出的集成創新物流模式,以打造海上“環線班輪”為核心,通過“內外貿一體化並行、水陸多式聯運並行、港口間多向喂給並行”三大特徵,實現深湛瓊三地港口資源共享與協同發展。從物流革新來看,“並行港”政策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結合疊加“多式聯運、中途不換箱”模式,不僅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時間損耗,更降低了因換箱産生的操作成本與貨損風險,讓綜合物流成本降低約25%,顯著提升了産品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

  為了順利推進此次業務,在湛江海關、貴陽海關的統籌指導下,遵義海關與湛江霞山海關建立“屬地—口岸”聯動機制,通過提前介入流程設計、優化報關查驗環節,實現了貨物從閣老壩啟運到湛江港驗放的全鏈條順暢銜接。這種跨區域海關協作模式,既保障了監管效能,又為企業提供了“家門口通關”的便利,成為此次測試業務成功的重要支撐。

  這一測試業務的成功,更彰顯了西部陸海新通道“13+N”區域合作機制的活力。作為涵蓋重慶、貴州、海南等13個省區市及廣東湛江、湖南懷化等“N”個延伸區域的開放平臺,“13+N”機制通過政策協同、資源共享,為多式聯運模式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此次業務中,鐵路與海運的無縫銜接、跨關區監管的高效聯動,正是“13+N”機制下區域協同的生動體現,為西南地區企業開拓東盟等RCEP市場提供了可複製的物流方案。

  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牽頭組織了此次業務,貴州遠海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華南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貴陽公司、陸海新通道運營湛江有限公司、湛江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貴州黔貿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給予了協同支持。各方表示,將以此次測試為起點,持續深化多式聯運模式創新,讓更多貴州優質産品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效走向全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