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武漢放流40萬尾珍貴魚苗 助力長江生物多樣性恢復

2025-11-19 10:15:19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韓嘉慧

2025年武漢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第二批)活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然 攝

  11月18日上午,2025年武漢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第二批)活動在武漢漁政碼頭舉行,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40萬尾胭脂魚和長吻鮠魚苗進入母親河的懷抱。

  當天,共計放流胭脂魚20萬尾(規格8-10cm)和長吻鮠20萬尾(規格10-15cm)。胭脂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吻鮠是湖北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本次活動將有效補充長江魚類資源,改善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助力長江生物多樣性恢復。

  每年11月,是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是鞏固和擴大長江十年禁漁成果、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實際行動。通過增殖放流,將進一步增強公眾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愛水生野生動物的良好氛圍,共同守護“美麗長江”。

胭脂魚和長吻鮠魚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然 攝

  近年來,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始終把開展增殖放流,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作為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2021年以來,累計放流中華鱘、胭脂魚等珍稀瀕危魚類70萬尾,在修復漁業種群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增殖放流活動,在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湖北武漢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救助中心、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武漢市釣魚協會等單位和社會公益團體代表的見證下進行。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強中華鱘、胭脂魚等珍稀瀕危魚類的人工培育和放流力度,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各項舉措,為武漢市生態文明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再作新貢獻,促進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記者楊然、通訊員秦天龍)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