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互聯網+”激活優質醫療資源
2020-08-28 08:47:34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渝中區健康醫療産業謀劃跨越發展 “互聯網+”激活優質醫療資源

  把北京、上海的頂級醫生請到重慶來做手術,為病患帶來福音。這樣的好事,在渝中區率先實現了。

  6月6日,由騰訊公司投資的企鵝杏仁重慶綜合醫療中心(以下簡稱“企杏醫療中心”)在渝中區中華路開張。在這裡,患者能通過網絡預約北京、上海等地的名醫“打飛的”到重慶來為患者做手術。

  運用互聯網平臺,實踐“醫療+商業”的新興模式,是騰訊公司在渝創辦企杏醫療中心的初衷。

  3月19日,我市召開大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會上要求,要順應人民群眾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推動大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

  引入企杏醫療中心,正是渝中區將健康醫療産業推向高品質發展的一次嘗試:借助企杏醫療中心這個平臺,用“醫療+商業”的新興模式,讓名醫資源發揮更大價值,創造新的産業生態,打造醫療健康産業集群。

  按照這個思路,未來5年內,渝中區健康醫療産業在GDP中的比重有望從現有的7.8%提高到15%以上。

  搭建互聯網平臺

  充分釋放醫生生産力

  眾所週知,在大醫院看病可不是件輕鬆的事,通常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有的醫院緊俏科室甚至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預約。

  看病難,核心問題在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未能為社會共享。2014年,我國啟動了醫生“多點執業”改革,讓醫生成為自由職業者,自由流動起來,從而充分釋放醫生生産力。

  抓住機遇,發達地區率先探索,並取得成效。以上海為例,2015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腦外科專家宋冬雷率領團隊創建“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同時在上海市內多家醫院執業。如今,該集團在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聲名鵲起,平均每年手術量超過千台,外地患者佔比九成。前不久還吸引了一名美籍華人專程回國手術。

  充分釋放醫生生産力,不需要財政投入,就能為醫療産業帶來增量。2019年,上海出臺支持大健康産業發展50條意見,受此激勵,冬雷腦科醫生集團計劃從輕資産向重資産轉型,自己投資在上海虹橋建一所醫院。

  受此啟示,渝中區也嘗試著搭建平臺,提供空間場所,為大醫院醫生業餘時間出診提供條件。新引入的企杏醫療中心,承擔的正是這樣的功能。

  這招好比工業經濟中的“補鏈成群”,通過完善配套,來創造新的産業生態,聚集相關要素,打造醫療健康産業集群。

  數據顯示,重慶市共有36家三甲醫院,其中9家位於渝中區,佔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三甲醫院數量的50%。2019年,彈丸之地的渝中,醫療門診服務總診療量佔到了全市總量的9.2%,住院服務出院人數佔全市總量的7.07%。

  各種優厚的醫療資源加持,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後,渝中區這些大醫院醫生的業餘時間,成為一筆巨大的財富。誰能承接到這樣的資源“溢出”,誰就能為經濟發展培育一個新的增長點。

  從渝中區角度講,醫療健康屬於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符合本地産業經濟提檔升級的實際需求。且承接自己既有的富餘資源,渝中比其他區縣更有優勢。

  “醫生下班後,到附近不遠的地方去坐診,肯定比長距離出診要方便得多。”渝中區衛健委負責人稱,同時,多年來,隨著城市擴張,市民儘管不斷外遷居住,但仍保留著“進城看病”的傳統。外省市患者來渝看病,選擇的也主要是位於渝中的這些大醫院。到渝中看病,成為區域性的服務品牌。品牌要做大做強,唯有不斷提檔升級。互聯網醫療平臺這樣的新業態,正是升級之選。

  填補市場空缺

  打造環重醫創新生態圈

  搭建平臺,承接大醫院“溢出”的資源,給醫生提供多點執業場所。近年來,渝中區一直在嘗試做這樣的事情。

  如在大醫院看病,需要先做CT這樣的檢查,醫生再根據醫學影像來定性定量地給出診斷結果。但影像檢查項目投資巨大,回報週期長,且不少收費項目都有公共服務價格限制,醫院常常不願意投資新建,導致患者需要長時間排隊來等待做影像檢查。

  有市場,就有招商引資的砝碼。

  渝中區對轄區內大醫院醫學影像檢查的需求進行調研和統計,憑藉一份“市場空缺”數據,引來了全景紅嶺醫學影像中心、平安醫學影像中心等多家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專門為大醫院做配套。

  與大醫院合作,技術交流頻繁,病例豐富,很快,這些第三方影像檢查服務機構就跟上了節奏,提高了業務水準,檢查結果被醫院採用。由此一來,患者看病方便了,大醫院減輕了負擔,渝中區也延伸了健康醫療産業鏈條。

  又如,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改善,近年來,到醫院去美容、矯正牙齒、手術治療近視的患者越來越多,大醫院相關科室人滿為患。

  渝中區有計劃地引入國賓婦産醫院、華美、銅雀臺等整形美容醫院,普瑞、新視界等眼科醫院,拜博、協爾等口腔醫院,初步形成醫美、眼科、口腔和婦産等特色精細化專科醫療服務集群。

  這些消費型醫療産業,與渝中區現有産業形成融合與互動,進一步提升了現代服務業業態。

  企杏醫療中心的發展目標,不僅僅是提供醫療服務,而是囊括醫療在內的多種服務業態,成為解放碑商圈商業生態中的一部分。

  環重醫創新生態圈,更是圍繞大醫院作文章、打造醫療産業集群的典範。這個生態圈以重慶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為核心,集聚技術、人才、高校、企業等國內外創新要素,打造高端醫學創新要素最聚集、高端醫療商業最聚集、高端醫療服務資源最聚集的醫學創新高地。

  圍繞大醫院,補足産業鏈,走集群發展之路,讓健康醫療企業扎堆集聚。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渝中區法人單位中有6.5%從事健康産業,規上企業從事健康産業的,更是高達8.7%。其中,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事務、健康環境管理與科研技術服務兩個大類在行業佔比超過90%。

  2019年,渝中區健康服務業增加值達100.9億元,佔全區GDP約7.8%,規上健康醫療服務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39億元,成為渝中區現代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拼圖”。

  提出5年目標

  推動“一圈一廊多點”發展新格局

  為讓“拼圖”成為支柱,須把握機遇,乘勢而上。

  今年4月底,我市出臺《重慶市促進大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我市將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國大健康産業融合發展先行區,推動大健康産業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産業。

  渝中區立即順勢提出自己發展健康醫療産業的新目標:

  到2025年,打造一批帶動作用強、集聚輻射影響力大的健康醫療行業品牌企業和産業集群,全區規模以上健康醫療企業達100家以上,健康醫療産業産值達650億元,增加值突破200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15%以上,成為全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産業,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優化的健康醫療産業體系。

  大健康産業在GDP中的比重,從現有的7.8%提高到15%以上,實現“倍增”,不僅需要市場的力量,政府這只“無形的手”,也要繪製好藍圖,科學合理地配置資源。

  在健康醫療産業定位和空間佈局上,渝中區提出“一圈一廊多點”的發展格局。

  一圈,即做大做強環重醫創新生態圈,用生態的集聚來帶動産業的集聚。

  目前,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已落地企業31家,簽約項目52個,儲備項目19個。落地重慶國際醫學創新中心、新型醫療産業鏈、重慶華醫健康産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3個産業平臺;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醫學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為重慶醫科大學及附屬醫院30余位專家教授提供成果轉化服務或合作項目對接。

  一廊,即對原有的“三甲醫院一條街”的提檔升級。位於渝中的大醫院,主要位於袁家崗—肖家灣—兩路口—文化宮—臨江門—道門口一線。利用其産業集聚的地理空間優勢,渝中將在此打造醫療創新轉化走廊,發揮綜合性醫院的輻射優勢。

  多點,即圍繞口腔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等專科醫院,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具有較強承載能力和集聚功能的醫療産業聚集點,多點開花、連點成線。目前,渝中正在這幾所醫院周邊整合樓宇資源,為醫院擴容以及引入新的配套企業和服務機構提供載體。

  嫁接生産要素或産業資源,更是“無形的手”發揮作用、引導産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以金融支持為例,渝中區將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個人多方籌資的保險制度,探索覆蓋老年護理、高端醫療、健康管理、創新療法、檢查檢驗等領域的健康保險新形式。

  同時,渝中區還將整合銀行、基金、擔保、租賃等金融業態,對接運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醫療企業做大做強,上市融資。

  渝中區提出發展健康醫療産業新目標>>>

  到2025年

  全區規模以上健康醫療企業達100家以上

  健康醫療産業産值達650億元,增加值突破200億元

  大健康産業在GDP中的比重,從現有的7.8%提高到15%以上,實現“倍增”

  推動“一圈一廊多點”的發展格局

  一圈 做大做強環重醫創新生態圈,用生態的集聚來帶動産業的集聚

  一廊 對“三甲醫院一條街”進行提檔升級

  多點 圍繞口腔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等專科醫院,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具有較強承載能力和集聚功能的醫療産業聚集點

  資料來源:渝中區政府(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吳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