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溫泉故里 自在北碚
2020-09-15 09:04:16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北碚玻璃刻花製品

  北泉手工空心面

  三溪口豆腐魚系列

  蠟梅系列産品

一本茶書

魔芋代餐系列産品

巴山夜雨 溫泉故里 自在北碚

第二季雙曬五大活動 掃一掃 就看到

  她在鬧中取靜。地處千萬人口的繁華都市,卻又自在一隅,始終留存著一方凈土,牢牢佔據著重慶“都市花園”的重要位置。

  她在忙裏偷閒。先進製造業、大數據智慧化等引領的現代産業,在這裡加速崛起。又因便捷的交通和絕佳的生態,成為眾多重慶人樂享休閒“自在生活”的首選之地。

  她是溫泉故里。悠悠嘉陵江畔,巍巍縉雲山下,泓泓溫泉流淌萬年。人們在氤氳的泉池中,盡情享受涓涓熱流,自在愜意。

  她是百館之城。三千名流雲集的過往,和重慶首座博物館的底氣,賦予了它打造“百館之城”的勇氣。而“百館”背後凸顯的,是這裡悠遠厚重的歷史人文和文化自信,更是市民遊客自由自在的生活、消費方式。

  她能詩意棲居。青山綠水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唐詩一曲《夜雨寄北》,淅淅瀝瀝全是詩意相思。相思寺,相思岩,相思鳥,相思豆,行到北碚必有詩。 

  巴山夜雨,溫泉故里,自在北碚。Come On北碚,世界很遠,北碚,很近……

  縉雲山水 北泉溫湯

  川渝方言中,“縉”與“凈、近、靜”的發音幾無區別。很多人並不清楚,縉雲“赤多白少”的真實含義,但對這一方凈土的“近”與“靜”,卻是感同身受。

  土生土長的“老重慶”,對縉雲山之“近”感觸最深。學生時代,這裡就是春秋兩遊必往之處。慢悠悠的公交車上歡聲笑語,一兩個小時的車程轉瞬即至。而今交通便捷,縉雲之美,似乎更是觸手可及。

  從山腳一路向上,通常會在山腰的黛湖歇腳。一池碧水,三面環山,清婉脫俗。山光水色,湖堤倒影,相映成趣。20世紀30年代初,盧作孚依山築壩,造就了這塊雲中碧玉。有詩讚曰:“涓涓一缽黛湖水,今古風流不勝思。”

  靜,是耳際的安寧,更源自心靈的平和。縉雲曾與青城、峨眉並稱“蜀中三大宗教名山”。黛湖之上,縉雲深山的暮鼓晨鐘,千百年來不知讓多少靈魂得了大自在。

  繼續攀登,仰俯皆山嶺,萃此九峰青。縉雲九峰雄奇險峻,以獅子峰為甚,如雄獅臥嶺。從峰頂太虛臺眺望,但見身下林海茫茫,滿目蒼翠。遠方碚城霧繞,雲逸江開。正如太虛大師所言:無盡江山勝,都歸一覽中。 北碚的山有高度,水更有溫度。縉雲山下,嘉陵江畔,溫潤的泉水靜靜流淌。岩壁上,康熙文華殿大學士張鵬翮手書的“第一泉”,彰顯著北溫泉在而今“世界溫泉之都”的獨特地位。

  儘管黃帝是否引北溫泉之水“合藥救民”無從考證。但不爭的事實是,北溫泉之水確有康養之功。早在南朝,先人便依泉建寺,將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全都融入了這一掬清泉,一池溫湯。

  留在北碚,不僅是山水的相逢,還有對自然的尊崇。這種尊崇,把“住”從“遊”之餘的附庸,變成了前置的理由。

  農捨得殘垣,同新夯的土墻融為一體;田坎的野草,與石徑的青苔渾然天成;粗糙岩壁登堂入室,好似屋內原生;枯枝敗葉收納入瓶,儼然桌上一景……座座順山勢而建的民宿院落,淋漓地展現著“天人合一”的意境,賦予深邃的歷史以蓬勃的朝氣。

  餓了,吃農家種植的蔬菜;倦了,讓溫泉水溫潤肌膚;渴了,抿一口山裏出産的甜茶,閉目聆聽鳥語蟬鳴,開眼縱覽江山雲峽,看日出日落,賞巴山夜雨……

  小住民宿,可以更深入地融入縉雲。夜深人靜,漫天繁星,山谷的微風夾雜著泥土的芬芳,蟲鳥的低鳴淺唱耳畔,半夢半醒如夢似幻。晨曦微露,雨霽雲初,山谷中層層雲海波瀾起伏,讓人心生“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的壯闊與灑脫。

  縉雲山上林中那座座溫潤神秘的小樓,至今保存著半個多世紀前,新生人民政權主政大西南的恢弘歷史片段。

  今天,你也可以拾階而上,登峰臨頂笑看雲淡風輕。

  縉雲山北溫泉生態之旅:

  黛湖—縉雲寺—中共中央西南局歷史陳列館—縉雲九峰—縉雲民宿群—北碚溫泉群

  百館攬萃 渡口盡歡

  梁實秋對一個“雅”字是很有情感的。否則,也不會先後將自己在北碚和台北的兩處寓所,統統命名為“雅舍”,並前後寫出了四部《雅舍小品》。

  時光如白駒過隙。北碚而今的雅舍,已成為一座專屬於他的紀念館。先生的塑像端坐房前,將深邃的目光,永遠定格于那幾抹蔥翠的遠山。

  在那個八方風雨的歲月,北碚人文薈萃。盧作孚把他的峽防局設在了嘉陵江畔。窗外,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眼界豁然開朗。彼時的峽防局,堪稱北碚的行政中心。“北碚開拓者”在這裡謀劃辦教育、興實業、啟民智,尋找著國家負重前行的方向。

  抗戰時期三千名流匯聚。於是,北碚有了天津路、南京路、廣州路、太原路……淪陷的故鄉,似乎從未遠離。遍佈的名人故居和紀念館,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文化擔當,見證著一個民族的苦難輝煌。

  若是把一座座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館”,比作一張張城市名片,那麼北碚要的是一整盒——從白堊紀的恐龍世界,到新世紀的科技之窗;從《咆哮山莊》的情感糾葛,到《四世同堂》的時代抉擇;從博學篤志的復旦精神,到含弘光大的西大情懷,再到兼善天下的壯志雄心……

  用“館”串起一條單獨的旅遊線路,需要歷史賦予的底氣,也需要與時俱進的自覺。

  禮儀之邦,素來講究以禮相待、禮尚往來。一段圓滿的旅程,讓人眼前一亮的伴手禮不可或缺。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璀璨北玻”展區,一件件精美的玻璃製品,無聲地訴説著重慶首家玻璃廠的奮鬥史。精湛的玻璃製作工藝,躋身重慶市級非遺。

  遺産,靜止於時空之中;文創,讓靜止得獲新生。從王鐸的《行書長卷》到金農的《朱竹》、白石老人的《仙桃圖》再到蘇葆楨的“葡萄”、李際科的“駿馬”、張一農的“篆刻”,以及源出名門的“點翠”、“花絲鑲嵌”與取法生活的“剪紙”、“刺繡”、“布藝”、“葉脈畫”等等,既是北碚這座城獨屬的時光沉澱、文化記憶,又是這座城上空升騰著的縷縷煙火,映照斑斕。

  讀懂北碚,在縱覽“百館”之後,走向江風徐徐的嘉陵江畔。夜幕下的碼頭,沒有回程的輪渡,卻是美食的天堂,歡愉的盛宴。

  入夜,碼頭上白色圍墻圍起的院壩燈火闌珊。歌手懷抱吉他彈唱著動人的旋律,一張張露天擺放的飯桌圍著男女老少,在稻香與蛙聲中,和有趣的靈魂交流,和相愛的人歌唱……

  儘管富含文化元素的加持,但在很多人眼中,“碼頭沒有輪渡”也不過是一條名字有些奇特的商業街而已。讓它作為一次人文之旅的尾聲,總會感覺到些許莫名的躁動。

  不過,這或許也正是點睛之筆。百館之中沉溺文史靜如處子,碼頭之上杯籌交錯動若脫兔。張弛之間,豈不縱情自在?況且,誰又能夠否認,沒有輪渡的碼頭,不會成為一座食娛文化的博物館?

  1979年,寓居寶島雅捨得梁實秋遙望大陸,寫下一堆懷念北碚雅捨得文字。先生唸唸不忘的,是門前那一丈見方的平地。不僅因為歲月的刻骨銘心,還因為,那曾是家。

  百館之城人文之旅: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盧作孚紀念館—四世同堂紀念館—雅舍書院—西南大學—復旦大學舊址—“碼頭沒有輪渡”

  百年鄉建 詩韻田園

  有的田園,近在咫尺。有的景致,美不勝收。然而,如果要在“近”和“美”之間,找到鄉村休閒之旅的邊際點,那麼走進北碚,一定會尋獲一大堆不一樣的答案。

  北碚的鄉村,站立於大山大水之間。“皆清潔、皆美麗、皆有秩序、皆可住居、遊覽”,作為“北碚開拓者”的盧作孚,率先畫出了一幅值得憧憬的藍圖。然後,他同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一起,致力於北碚鄉村建設實驗的探索。從教育到科技,從文化到經濟,從建設到民生……“鄉建四傑”合力,尋找著一座城市發展的最佳答案。

  真正有文化傳承,早年便進行科學規劃建設的鄉村,在西部地區並不多見。八十多個春秋之後,我們已經可以和那些偉大的探索者一起,把這張藍圖從天空俯瞰。天府鎮青峰村,斑斕的滑翔傘在田野中綻放,翱翔天際。中國首座滑翔機場的風采,依然瑰麗。

  融入北碚的田園風光,不僅可以在藍天上自由飛翔。不久的將來,還可以在山野中自在馳騁。如何“活化”全川首條鐵路北川鐵路基因,把遺落在鄉間的那些美好“串珠成鏈”,是北碚人正在解決的問題。

  體驗過上天的快意,又怎可錯失入地的清涼?溪降金刀峽,走的不是尋常路,看的,更不是尋常景。

  金刀峽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岩稱奇,以水顯幽。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挂,下有流水潺潺。眾多洞穴相通,飛泉瀑布層疊,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

  峽如金刀立千仞,瀑似銀河落九天。歇馬天馬村大磨灘,遠眺白練千條,五光十色;近聽氣勢磅薄,吼聲如雷。郭沫若、翦伯讚、于右任等名人雅士,曾在這裡“高山流水遇知音”。

  北碚的田園,綻放著自然之美,也蘊藏著人文之趣。從金刀峽順溪而下,回蕩著女鐵匠叮叮噹當打鐵聲的,是一座鄉愁滿滿的古鎮。數百年來,多少有情人兒踏過偏岩下的鴛鴦橋,在夫妻樹旁許下百年好合的夙願。然後,在這裡慢慢變老,帶著兒孫把“偷青”、廟會、趕場的民俗延續至今。

  鮮有人知道,靜觀的“蠟梅”為何不叫“臘梅”,但沒有人會懷疑,這座小鎮蠟梅的香艷。嚴冬的山城,引車賣花的小販,總愛以“靜觀蠟梅”之名,去解釋定價的合理性。以靜觀蠟梅之名衍生的精油、面膜、香皂、香水,虜獲了多少美眉靚女的芳心。

  走進靜觀,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今在花枝間穿梭,在芳香裏勞作。閒來插幾枝花,在細心擺弄間,仿佛與花枝、花瓣交流情感。

  告別了靜觀的花海,再走進東升的“柳蔭”。七百畝黃金香柳迎風招展。穿“柳門”、觀“柳耕”、聽“柳音”、拾“柳趣”、居“柳宿”,一花一草、一庭一院皆是景。

  田園之美,美食也是應有之義。傳承古老技藝,黃炎培詩讚“香麵條條韭葉抽”,“雪白如銀、纖細如絲、中心空通、回鍋不膩”的北泉面;融合現代科技,具有諸多養身功效的“西大魔芋”,都為一次近在咫尺的田園之行,留下難以忘卻的記憶。

  大美田園鄉村之旅:

  大磨灘瀑布—靜觀蠟梅—東升柳趣—偏岩古鎮—金刀峽溪降—天府翱翔

  金剛傳奇 營造經典

  能夠被稱為“碑”的地方,總是充滿了傳奇。

  康熙年間,一座因煤而興的水碼頭,在北碚的嘉陵江畔開始崛起。民國初年,一江兩岸商鋪林立,煤窯沿山排開,挑夫摩肩接踵,江岸帆檣如林。

  一塊黑煤,造就了金剛碑一時的經濟繁榮。一場劫難,賦予了金剛碑一世的文化底氣。

  抗戰重慶,遭受了長達五年零十個月的空襲。眾多名流搬進深藏山坳、植被濃密、交通便利的金剛碑安身立命。

  那是艘烽火狼煙中的“諾亞方舟”——在這裡,石油大王孫越崎的中福公司,力挺著中國經濟;賑濟委員會利民皮革廠,解了抗戰軍需燃眉之急;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教授著國人科學地強身健體;氣象研究所、國民政府統計局等四十多個“國字號”機構雲集,勠力維持著一個國家的正常秩序……

  那是個隨便找個茶館便能偶遇“大腕”的年代——在這裡,陳樹人賦出佳作千首;繆崇群作出名篇三集;顧頡剛主編《文史雜誌》;翦伯讚出版《中國史綱》;梁漱溟一邊興辦“勉仁書院”,一邊寫下《中國文化要義》;翁文灝與裴文中夜以繼日,尋找著“北京猿人”頭骨存在的證據……

  上世紀五十年代,伴著煤炭資源枯竭和公路運輸優勢的崛起,金剛碑的繁華隨悠悠嘉陵江水東逝。日趨破敗的房屋和日益茂密的林木,形成日漸鮮明的對比。街上的年輕人,也隨著一個時代,漸漸老去。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建設的靈魂,一個民族發展的印記。走進新時代,金剛碑以歷史文化傳統街區修復之名,開啟了自己的重生之旅。

  金剛碑的重生,並非簡單的復活,而是蛻變之後的昇華。時代的工匠,既修繕舊的金剛碑,讓它保持傳統的格局和樣貌;又營造新的金剛碑,讓它兼具現代元素和功能,以一種“混搭”的形式,呈現出全新的風格。歷史、現實與未來,就這樣真實而自然地合而為一。

  更重要的是,保護修繕金剛碑,讓現代人回望過去,讓過去留在未來。這,也是保留中華文明,延續國家主流價值和民族認同感,以及實現文化自信的最好方式。

  金剛碑,是北碚寫給世界的一封邀請函。

  金剛碑:敬請期待……

  文/彭光燦 繪圖/曹桂庭 

  自在北碚

  毛翰

  雲自在,月自在,

  自在巴山夜雨來。一詩一泉一座城,

  一城古典,一城現代。 山自在,水自在,

  自在北碚我的愛。

  一江一山一座城。

  一城現代,一城未來。 天自在,人自在,

  自在天人踏歌來。君問北碚在何方?

  時尚之都,紅塵之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