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播放的專題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重慶抗疫紀實》,將大家帶回到那段驚心動魄而又讓人感動的戰“疫”時間。
被口罩勒得生疼的臉、席地而眠的睡姿、濕透的防護服……這一個個場景,讓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重症醫學病區副主任黃霞看得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面對病毒,全市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舍命相搏,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生命;面對病毒,疾控工作者追蹤溯源,阻斷疫情傳播;面對病毒,新聞工作者深入定點醫院、基層防控一線,將那些樂觀昂揚、飽含深情的瞬間定格……
他們,用血肉之軀構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
一線醫護人員:最美的天使
1月22日,黃霞第一次走進新冠肺炎隔離病房。“説不緊張,那是假的。”為了給自己打氣,黃霞在微信朋友圈寫了一句話:“我輩已躬身入局,勢必要共渡難關!”
重慶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蔣女士剛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時,病情比較危重,出現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變化快,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黃霞挺身而出,成為蔣女士的二級主管醫生。
“沒有經驗可循,治療難度大,感染風險高,醫療物資也緊張。”黃霞與同事們穿上防護服、護目鏡、三層鞋套,每次整整6小時呆在病房,不能喝水,無法吃飯,更不方便上廁所。“等我們出來時,一身都是水,褲腳全打濕,眼睛與顴骨間留下兩條被口罩壓得發紅的勒痕。”黃霞説。
2月19日,一場搶救剛結束,黃霞卻因缺氧致急性腦水腫突然暈厥。黃霞已持續戰鬥20多天,醫院下令強制她休息一週,但3天后的23日,黃霞又出現在了重症肺炎應急病區。她説:“大家都在忙,我哪坐得住?”
一位治愈出院患者感慨地説:“人們説星星很亮,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看過護士的眼睛。”黃霞在朋友圈回應:“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護目鏡裏的眼睛閃爍著向生的光芒!”
在那個危急時刻,還有很多像黃霞這樣衝在一線的白衣戰士。
從大年初二起,重慶先後派出18批次醫療隊、1636名隊員馳援湖北。重醫附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發春,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走遍武漢10余家醫院,與新冠疫情近距離作戰。他説:“武漢人民以性命相托,我們必然全力以赴”;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管護師簡富瓊為鼓勵患者戰勝病魔,在武漢方艙醫院疊千紙鶴,傳遞最美好的祝福。
豐都縣基層醫生杜天勇儘管癌症惡化轉移,仍堅守抗疫一線,他説“這點痛算什麼,還是阻擊疫情要緊”……
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後,重慶在全市設置48家定點醫院和4個集中救治醫院,集中122名專家資源,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對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策”,對輕症患者及早實施醫學干預。
正是他們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守護,才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病人,生動地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他們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看了表彰大會的報道,一位市民這樣説。
疾控工作者:讓病毒無處遁形
在環環相扣的戰“疫”網中,疾控工作者是離病毒最近的群體之一。
“檢測過程中,最危險的就是前處理環節。”渝北區疾控中心微生物科科長陳小鳳解釋,由於前處理環節需要使用旋渦振蕩器,檢驗師對採樣管開蓋進行下一步處理時,很有可能就會通過氣溶膠感染病毒,“所以,我們在進行這一步操作時,都要求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避免感染。”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要求,我市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措施,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突出任務來抓。為此,重慶快速開展核酸檢測,統籌調度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第三方機構的檢測資源,核酸檢測週期從2天縮短到6小時,檢測能力從每天2000人份提高到20萬人份。密切接觸者、境外和國內重點地區來渝人員、發熱門診患者等8類重點人群“應檢盡檢”,社區防疫人員“適時抽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
除了病毒檢測,疾控工作者還肩負著流行病學調查的重任,因此他們又被稱為前沿陣地上的“偵察兵”。一旦接到疑似病例報告,疾控工作者不分晝夜,總是第一時間抵達現場,想方設法從多種渠道收集更多病例信息。
渝北區疾控中心流調人員韋傑介紹,一天他在接到某醫院報告有疑似病例後,火速趕往醫院和患者家裏,仔細搜尋涉及患者行動軌跡的細節;儘管回到單位時已是淩晨1點多,但他仍連夜和大家分析、判定密切接觸者人員名單。“早一分鐘將密切接觸者找出來,就會少一個人面臨被感染的風險。”他説。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呼吸道與新發傳染病防制科科長、流行病學博士宿昆連續兩個多月在重慶近20個區縣奔走,最多時一天接聽100多個電話,累了就睡在辦公室的行軍床上,連續40多天沒回家;沙坪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理化檢驗科科長張鑫帶領團隊24小時不間斷檢測,他的妻子也是疾控工作者,兩人甚至無暇顧及家人;在國慶假期,渝北區疾控中心檢驗師馬亞非仍堅守崗位,到集中隔離觀察點為入境人員作核酸檢測採樣和消毒工作……
他們的默默付出,讓病毒無處遁形,為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決策參考,為高效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先機。
新聞工作者:這場生死之疫的記錄者
“鏡頭在前,危險在前,我亦在前。”在榮獲全國新聞戰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後,重慶日報攝影記者謝智強説了這樣一句話。
2月13日,重慶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武漢,謝智強隨隊前往,開始了高風險區的“逆行”。2月22日,為了記錄下更多感人細節、精彩畫面與歷史瞬間,他穿上隔離服進入方艙醫院。因防護服密不透風,而他所穿的防護服又小一個號,護目鏡綁在頭上壓迫了血管和神經,加上高強度的工作,謝智強工作一小時就産生噁心、想吐、頭腦脹痛的生理反應。
“進一次病區本就不易,防護物資也不能隨意浪費。”他毅然選擇了堅持,一直在病區待了三個多小時,直到護目鏡裏的汗水完全阻隔了視線,他才走出方艙醫院。
從3月17日起,謝智強獨自拍攝、撰文、剪輯、配音的《戰疫前線醫護人員吐心聲:疫情結束後,我最想……》系列人物報道陸續在重慶日報全媒體推出。該系列報道聚焦第8批重慶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護工作者,用人物肖像和視頻記錄下他們的所思所想,共160個單人視頻、160張單人海報、8個綜合視頻,目前總播放量已破3億次。
除了謝智強,重慶日報記者楊駿、李星婷、陳維燈,華龍網記者周盈,以及重慶電視臺記者在湖北採訪期間,也記錄下了一個個驚險而又讓人感動的故事和瞬間。這些故事如同陰霾中透出的光亮,極大地鼓舞了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重慶日報記者 李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