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率先發佈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碳排放評價指南
2021-02-25 13:54: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2月24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發佈消息,日前,重慶在全國率先發佈了《重慶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碳排放評價(試行)》《重慶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碳排放評價(試行)》(以下均簡稱《指南》)。該《指南》已于2021年1月26日起實施。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南》以引導重點行業和産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引導建設項目履行碳減排義務和建立碳管理機制為目的,以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和中和願景為導向,規定了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中進行碳排放評價的一般工作流程、內容、方法和要求,旨在推進重慶市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環評制度源頭防控作用,規範和指導環境影響評價中碳排放評價工作。

  據介紹,《指南》適用於重慶市域內的鋼鐵、火電(含熱電)、建材、有色金屬冶煉、化工(含石化)五大重點行業的規劃環評和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環評,以及産業園區規劃環評的碳排放評價。其他行業及建設項目環評中碳排放評價可參照使用。

  在工作要求方面,《指南》以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2035年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目標,結合碳強度考核、碳市場建設、氣候投融資、碳匯類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等政策措施和節能降碳工程技術發展狀況,計算規劃及建設項目實施産生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強度,提出優化調整及碳減排建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共治。

  在內容及方法方面,《指南》明確了碳排放評價相關定義和術語,銜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130—2019)、《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2.1-2016)編制框架,規定了規劃和建設項目碳排放情況分析、碳排放現狀調查和評價、碳排放預測評價、碳減排優化調整建議及減排潛力分析等內容。計算方法銜接《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以及相關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評價內容包括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強度兩個指標。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南》對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協同增效,推動評價管理統籌融合等工作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利用環評制度較為完善的體系以及源頭防控的優勢,為促進重點行業及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引導相關企業履行碳減排義務和建立碳管理機制提供了參考依據。(文 劉渝暢 編輯 付意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