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快綠色轉型築牢重要生態屏障
2021-03-10 09:42:23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石麗敏

重慶加快綠色轉型築牢重要生態屏障

三月四日,九濱路,九龍灘“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九龍灘濱江公園扮靚長江江灘。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綠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美底色。“十四五”時期,重慶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圍繞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持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奮力譜寫“十四五”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全面推行林長制 啟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將圍繞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持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林業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市林業局局長沈曉鍾表示,具體有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全面啟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重點工程建設。分解落實“兩岸青山·千里林帶”315萬畝營造林總任務,抓緊實施30萬畝年度任務。完成國家儲備林項目林地收儲100萬畝、營造林30萬畝。抓好長江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新造林任務2.7萬畝,前一輪退耕還林品質提升91萬畝。繼續開展國家森林城市、綠色示範村等創建活動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二是蹄疾步穩推動林業改革。今年要全面推行林長制,出臺實施意見,發佈總林長1號令,開展森林資源亂侵佔、亂搭建、亂採挖、亂捕食“四亂”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林權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體系,繼續推進實施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機制。

  三是加快推進全市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開啟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新篇章。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涉林問題整改,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開展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和電子圍欄建設,加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建設。加強“四山”森林綠化和精細化管理。開展風景名勝區等自然公園總規編制(修編)及重大項目選址論證工作,推進巫山五里坡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前期工作。申報並劃定國家重要濕地,推動出臺市級重要濕地名錄。

  四是加大森林、草原、濕地等林業資源監督管理。嚴格林地用途管制,依法依規徵佔用林地,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抓好森林督查,強化發現問題查處整改。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修復和公益林管護,不斷恢復自然生態植被。落實森林草原防火責任,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保護森林資源安全。

  多措並舉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三五”時期,我市已全面完成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9項約束性指標。其中,截至2020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100%;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33天,評價空氣品質的六項指標首次全部達標。

  從今年開始,國家環境品質監測評價體系有較大調整,我市空氣環境品質監測點位由原中心城區的16個增至26個區的35個,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斷面由42個增至74個。這就意味著,相比“十三五”時期,我市“十四五”時期環境品質目標任務將更加艱巨。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辛世傑介紹,我市將多措並舉,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一是科學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目標任務。加快編制我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科學合理提出“十四五”時期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保障機制;圍繞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生態環境大數據等領域,編制實施生態環境領域專項規劃。

  二是以減污降碳為抓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圍繞落實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制定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強化碳強度考核的硬約束,建立和完善涵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體系,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三是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握好新發展階段環境治理的特點,順應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轉變,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力爭在重要領域、關鍵指標上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四是以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為主線,深入推動成渝地區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協同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等生態廊道建設,共同推進跨界水體污染治理,深化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深入開展川渝聯合執法,探索制定修訂統一的環保標準。

  聯防聯控 加快“智慧河長”平臺建設

  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副主任任麗娟介紹,近年來,我市全面建立健全河長組織體系,設立各級河長1.75萬餘名,助推巡河212萬餘人次,協調解決問題5.1萬餘個。此外,重慶在全國率先頒布“河長制條例”,率先成立跨省的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加快推進全國首個“智慧河長”升級系統平臺建設。發佈第1號、第2號市級總河長令,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亂排“三排”問題5080個,污水亂排、岸線亂佔、河道亂建“三亂”問題2247個,長江幹流岸線違法違規利用項目460個,目前長江幹流重慶段非法採砂已基本絕跡。

  下一步,我市將深化落實《關於進一步強化河長履職盡責的實施意見》,建立河長巡河查河通報制度,推動“一河一長”履職更實。今年,我市還將繼續深化落實第1號、第2號市級總河長令,加快推進新一輪“一河一策(2021-2025)”方案編制,加快建設“智慧河長”。

  今年,我市將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繼續加強跨區域河流聯防聯控,通過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聯合暗訪督查,持續推進川渝81條跨界河流污水“三排”、河道“四亂”專項整治行動等,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任麗娟介紹,今年我市還將全面啟動市級示範河流創建工作,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方面重點建設內容,立足不同區域、不同流域,分段創建、分步實施、分類施策,通過系統治理和綜合整治,打造一批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幸福河湖,為深化河長制實施提供可借鑒經驗。

  綠色轉型 優化産業結構推進高品質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這更加堅定了我們不斷優化産業結構,推動高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巴南區委書記辛國榮説。

  辛國榮表示,今年,巴南區將牢牢抓住“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帶來的機遇,加快綠色轉型步伐,以“五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建設為目標,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形成産業創新生態,進一步增強經濟高品質發展動能。

  在加速集聚新興産業方面。全力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圍繞“1+3+N”産業體系,加快德谷胰島素等3個在研品種産業化,引進重點生物醫藥項目20個,開工植恩現代中藥等項目8個,推動博唯重組蛋白疫苗、智翔金泰抗體藥物生産線等項目建設,投産投用南芯醫療等項目14個。

  同時,加快平板顯示、積體電路、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汽摩關鍵零部件及智慧裝備産業補鏈成群,提升産業鏈本土配套能力。加快佈局可穿戴設備、家居、家電等智慧終端産業鏈,支持桴之科等物聯網企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佈局“一核五園”,實現營業收入600億元。支持忽米産業互聯網快速發展,打造千億級平臺經濟。建成騰龍5G數據中心一期、聯通南部樞紐,啟動公路物流信息港建設。

  在大力提升傳統産業方面。支持宗申集團航空發動機、大排量摩托車達産放量,推進發卡電機等項目,完成産值100億元以上。支持大江集團加快轉型升級,大江國立、大江亞普等持續放量,産值增長10%以上。支持重慶鈴耀汽車百億級新車型項目佈局落地。實施建設工業、宸安生物等智慧化改造項目45個,完成百亞國際産業園等技改項目26個,新增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5個,促進恒安紙業、錦暉陶瓷、立泰服飾等企業提質增效,新增規上企業40家。推動500家企業“上雲上平臺”,實現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稿件由記者王翔、陳維燈、龍丹梅采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