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林長治山“林長治”
2021-03-12 10:01:13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曲浩

重慶:林長治山“林長治”

北碚區縉雲山雲霧繚繞,蔚為壯觀。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

重慶:林長治山“林長治”

經過治理的萬盛經開區南桐鎮王家壩村採煤沉陷區,山間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美不勝收。特約攝影 曹永龍/視覺重慶

重慶:林長治山“林長治”

歷經100年滄桑的南山黃葛古道透著悠悠古韻,成為人們尋古探幽和強身健體的好去處。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重慶:林長治山“林長治”

江北區五寶鎮明月山,護林員岳銀貴、李慶田正在巡山。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編者按:

  栽下一棵樹,收穫一片綠。今天是植樹節,各地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植樹活動。

  近年來,為了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我市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也頗有成效,是全國較早啟動實施林長制試點的地方,取得了較好的試點成效。今年,重慶成為全國全面推行“林長制”的省市之一,至此,林長“治山”在我市將成為一種常態。

  江北區五寶鎮黨委書記陳偉前幾天一直忙著與區級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確定今年植樹節的樹木品種。

  陳偉為什麼對選擇樹種如此上心?因為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明月山範圍五寶鎮轄區的鎮級“林長”,他必須統籌考慮轄區生態與發展的關係,來不得半點馬虎。

  從2018年開始,隨著林長制從試點、到擴大試點,再到全面推行,我市逐漸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林長“治山”對生態改善和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愈加明顯,成為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創新性舉措。

  護山太難

  全面推行林長制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近年來,我市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市森林面積增加到649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5%,但也存在著非法佔用林地、山林資源保護基礎薄弱、一些部門各自為政、部分地方生態保護意識不強等問題。

  為破解山林資源保護面臨的難題,2018年1月,我市在南岸區率先啟動林長制試點,圍繞“建制、護山、嚴控、美顏、增綠”開展工作。

  “啟動試點後,我們建立了林長制會議制度、巡查制度、投訴舉報受理制度等,為林長制開展奠定了基礎。”南岸區一負責人説,該區建起了區、鎮(街)、村(居)、村民小組四級林長組織體系,由各級主要領導和負責人擔任林長,逐步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8年1月,按照屬地劃分原則,南岸區迎龍鎮黨委書記譚昊成為該鎮的鎮級林長,負責轄區林地資源的保護和生態建設。“以前,鎮政府沒有執法權,主要的工作就是抓森林防火、林木疫病防治等,實施林長制後,責任就不一樣了,凡是與林子相關的事情,都得管!”譚昊説。

  去年,譚昊接到基層林長的巡查上報信息:有人在林地周邊租用居民房屋,洗滌賓館被套等,污水容易對周邊林地造成污染。他立即前往現場查看,在了解到其為非法作坊後,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進行了聯合執法,將其取締在了萌芽階段。

  在南岸區試點初步獲得成功的基礎上,2019年8月,我市進一步總結經驗後,將試點範圍擴展至全市15個區縣,覆蓋了主城“四山”以及三峽庫區和大巴山、七曜山、大婁山等生態敏感區,並建立起市、區(縣)、鎮(街)、村(社區)四級林長體系。

  其中,市委書記陳敏爾,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親自擔任全市總林長,四位市領導分別擔任主城“四山”的市級林長,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村(社區)負責人擔任轄區林長,對轄區山林資源保護髮展、各類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負總責。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目前,我們正在制定實施方案,以確保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地見效。”市林業局一負責人表示,各級林長將真正肩負起“治山”重任,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鐵腕治山

  解決突出生態問題

  林長制實行時間不長,但其“治山”作用卻日益顯現,解決了不少生態環境問題。

  2018年,北碚區啟動了縉雲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拆除了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大體量違法建築,同時進行居民生態搬遷,加快生態治理和修復。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縉雲山保護區內的黛湖周邊聚集了多家鄉村酒店,取水、排污影響了黛湖水質。為保護黛湖濕地生態系統,在保障業主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北碚區將酒店整體進行了拆除,並聘請專業團隊設計了黛湖濕地生態修復方案。

  “這段時間,我一週要來查看兩三次黛湖的整治進度。”北碚區澄江鎮黨委書記陳紹墉説,在黛湖的整治上,雖然是由鎮裏負責拆除,由北泉溫泉公司進行復綠等工作,但他這位林長也有責任,對整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會及時協調、處理和解決。

  目前,北碚區共累計投入資金約2.7億元,拆除違建8.8萬平方米,簽訂生態搬遷協議202戶,同步覆土復耕復綠、開展生態修復11萬平方米,使縉雲山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變化的不止縉雲山。中梁山範圍涉及重慶高新區和沙坪壩、九龍坡、大渡口、北碚、渝北、江津6個區,林地面積393.89平方公里,有自然保護地14處,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生態屏障。

  2019年7月,中梁山啟動林長制試點,以整改拆違減存量、修復生態促發展為主要任務,重拳整治、大膽探索。市級林長靠前指揮、親力推動,6個試點區區委、區政府和重慶高新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均擔任區級林長,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協調順暢的良好格局。

  中梁山把違法建築整治作為林長制試點的重中之重,建立了鎮街問題發現上報、區級林長辦匯總移交、區級部門處置落實、鎮街反饋成效的閉環工作流程,構建起區級林長辦牽頭,規劃自然資源、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林業、農業等部門參與的聯合巡察執法機制。

  目前,中梁山共完成既有違法建築整治249.5萬平方米,其中沙坪壩區10天內拆除中梁鎮“梁山泊”項目61棟、2400平方米違建,共完成違建整治200萬平方米。

  修復生態

  廢棄礦山煥發新生

  從空中俯瞰銅鑼山礦山公園,翡翠般碧綠的水體靜靜地躺在高聳的崖壁間,一座座湖泊鑲嵌在連綿的青山中,美不勝收。

  銅鑼山是重慶主城“四山”之一,範圍涉及南岸區、江北區、巴南區、渝北區、江津區5個區。2019年,銅鑼山啟動林長制試點後,銅鑼山構建起三級責任體系,建立了工作會議、信息報送和督辦等制度,在綜合整治的同時,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銅鑼山渝北段曾作為重慶市重要的建材供應基地,碎石開採活動極為活躍。區域採石場于2012年全面關閉後,遺留下41個大小廢棄礦坑,生態安全和群眾生活問題極為突出。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就被納入《渝北區全面推行林長制銅鑼山專項實施方案》,當地提出以恢復生態環境為目標,開展封育保護,結合後期礦山公園開發建設,有序推進銅鑼山117公頃連片集中廢棄礦山及廢棄地塊的治理修復要求。

  如今,銅鑼山示範區生態系統功能正在全面恢復,礦山安全隱患有效消除,礦區內部相互通聯,集山水畫卷、礦坑奇景、田園風光于一體的礦山生態公園成為又一個網紅打卡點。

  巴南則在銅鑼山和居民區的結合部,採取“採坑回填+邊坡整治+生態園林打造”的方式綜合整治紅爐礦坑,使其有了“小馬爾代夫”之稱。巴南還依據山腳平緩帶,因地制宜新建了各類公園,共計9萬餘平方米,鋪設步道3000余米,栽種高大喬木700多棵,大面積補栽播撒灌木草花,有力地改善了周邊環境。

  南岸區則大力加強南山、明月山的文化保護和傳承,對南山、明月山宗教寺院、名人舊居公館、外國機構歷史遺跡的保護,實施南山一黃山傳統風貌區、黃桷埡及涂山傳統風貌區保護利用修繕工程。利用重慶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有效串聯和對接散落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統一規劃和打造南山—黃山、黃葛古道至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的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帶,成為市民登山鍛鍊和娛樂休憩的好去處。(重慶日報記者 王翔)

  新聞連結>>>

  全面推行林長制

  中國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

  從2017年起,安徽、江西率先探索林長制改革,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保護髮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重慶于2018年開始試點。

  林長制先行試點表明,全面推行林長制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大舉措,強化了地方黨委政府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了保護髮展森林等資源力度不夠、責任不實等問題,對於構建屬地負責、黨政同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林草資源保護髮展長效機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目前,林長制改革正從試點推向全國。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經有23個省區市開展林長制改革試點。202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正式施行,林長制被寫入其中,實現了林長制工作有法可依。今年1月,中國明確提出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這意味著中國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將擁有“專屬管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關志鷗説:“全面推行林長制,是中國生態文明領域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將有效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問題、長遠發展問題、統籌協調問題,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重慶日報綜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