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到2035年將建成全國智慧氣象發展引領區
2021-03-18 09:28:24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重慶出臺加快推進氣象事業高品質發展意見 到2035年建成全國智慧氣象發展引領區

  ■到2025年,暴雨過程預警準確率達到92%以上,強對流天氣警報提前2小時發佈

  ■在氣象災害防禦上,將構建六級預警信息發佈傳播體系,讓預警信息能到村到戶到人

  ■將打造農業氣象大數據精細化智慧服務平臺,“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覆蓋80%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珩)天氣預報準不準?強對流天氣能提前多久預警?這些都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3月1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氣象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出臺。《意見》提出,到2025年,災害性天氣監測解析度達到5公里;高解析度數值預報、智慧網格預報空間解析度分別達到3公里和1公里,暴雨過程預警準確率達到92%以上,強對流天氣警報提前2小時發佈;氣象災害高風險區預警信息到村到戶到人。

  到2035年,重慶將建成全國智慧氣象發展引領區、區域氣象災害防禦示範區、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氣象服務樣板區、氣候經濟發展典範區。

  按照該目標,重慶將重點建設智慧氣象體系、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內陸開放高地氣象保障體系、鄉村振興氣象保障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體系。

  和傳統的天氣監測不同,如今的氣象預測已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當天,記者在市氣象局大螢幕上看到,一組組天氣預報的大數據實時顯現。“這正是我們建設的智慧氣象體系,它包括天樞·智慧探測系統、天資·智慧預報系統、知天·智慧服務系統和禦天·智慧防災系統。”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屆時我市將建成“氣象+大數據”平臺和智慧協同觀測系統、高解析度數值預報系統、智慧預報預測系統、智慧氣象服務系統、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智慧預警信息發佈系統、智慧人工影響天氣系統等“一平臺七系統”。

  不僅如此,重慶還將打造國家西部氣象科技創新高地,包括建設氣象科技創新中心,創建國家氣候觀象臺,籌建“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實驗室”,推動建設國家人工影響天氣實驗室和示範基地、金佛山綜合氣象觀測專項試驗外場等。

  據該負責人介紹,在氣象災害防禦上,我市將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加快建立覆蓋全面、信息準確、傳遞暢通的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推進預警工作站村(社區)全覆蓋,完善“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預警工作體系,構建“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戶—人”六級預警信息發佈傳播體系,讓預警信息能到村到戶到人。

  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方面,我市還將重點實施區域氣象災害聯防、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氣象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氣象服務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氣象服務,爭取國家氣象領域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在成渝地區佈局落地。

  “在鄉村振興上,氣象保障也必不可少。”該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建設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打造農業氣象大數據精細化智慧服務平臺,“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覆蓋80%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中國(重慶)花椒産業研發中心,建設柑橘、榨菜、茶葉、設施農業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培育優質農産品氣候品質品牌、氣候宜居宜遊鄉村品牌,促進農業“接二連三”。

  據悉,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建設也正在推進中,將依託三峽重慶庫區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兩大“本底”,圍繞天氣氣候景觀、立體氣候、氣象歷史文化、喀斯特地理地貌、氣候養生五大氣象旅遊資源,著力打造一批氣象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天氣景觀旅遊最佳觀賞區、氣候環境旅遊體驗區、喀斯特地貌科普區,建設武隆國家氣候養生旅遊示範基地,助力重慶打造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