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2年重慶市科技工作者將達290萬人
2021-05-31 09:50:39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重慶“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正加快形成 預計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者將達290萬人

  目前,第二次重慶市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正在進行中。此次調查由重慶市科協、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聯合組織實施,于去年10月啟動問卷調查。調查階段性成果顯示,重慶“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正加快形成,預計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者將達到290萬人。

  從科技工作者數量看

  呈現明顯增長趨勢

  科技工作者總量

  根據調查結果,2019年,重慶市科技工作者總量為235.87萬人。與2016年相比增長近54萬人,年均增長9.12%。按照該趨勢預測,2022年重慶市科技工作者總量將達到290萬人。

  科技工作者密度

  以2019年重慶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計算,科技工作者的密度達到7.55%,較2016年的5.96%提高了1.59個百分點,科技工作者的密度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

  R&D人員數量

  調查分析顯示,2019年重慶市R&D人員151117人,按照總就業人數1704.54萬人計算,每萬名就業人員中R&D人員的數量約為89人,較2016年增加了37%,科技人力資源中R&D人員密度持續提高,科技人力資源品質不斷優化。

  (R&D,從事科研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人員,是科技工作者群體最核心的部分。)

  從科研時間看

  女性科技工作者時間更不夠用

  參與科研活動男女比例

  調查分析顯示,41%的科技工作者近三年從事過科研活動,其中性別差異較為明顯,男性科技工作者近三年從事過研究活動的佔49.7%,高於女性19.3個百分點。

  科研工作時間是否夠用

  從可支配的科研時間來看,52%的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自己可以支配的科研工作時間夠用,39%的表示自己可以支配的科研工作時間不太夠用,9%的表示極不夠用。

  其中,女性科技工作者科研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比男性科技工作者更突出,42.6%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認為可支配的科研工作時間不太夠用,高於男性科技工作者6.2個百分點。

  從參與科研項目看

  42.2%科技工作者承擔過科研項目

  在三年內從事過科研活動的科技工作者中,有42.2%的承擔(主持和參與)過研究或開發項目,近三年平均主持過科研項目1.5項,平均參與項目2.77項。不過,只有39.4%的科技工作者主持的項目是産學研合作項目。

  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看

  轉化應用地主要集中在重慶

  據調查報告分析,科技工作者近三年有科技成果轉化的産品或成果應用於生産的情況佔接近四成。近半數的科技工作者認為,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是阻礙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障礙。

  據悉,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轉化地或應用生産地主要集中在重慶本地,佔89.7%;其次為四川省。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力推進,使重慶科技工作者的很多科技成果在四川省實現轉化。

  (記者 張亦築 整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