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渝紅色專列開通 重慶文旅産業“借風出海”
2021-08-15 15:00:13來源:華龍網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又一成果!魯渝紅色專列開通 重慶文旅産業“借風出海”

  “十萬重慶人遊山東”2021重慶媒體及旅行商赴山東采風踩線活動。重慶市文化旅遊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7日18時訊(吳禮霜)日前,“十萬山東人遊重慶——從沂蒙精神到紅岩精神”魯渝協作紅色專列開通儀式在山東濟南舉行,魯渝協作紅色標識也在開通儀式上同步發佈,標識以“魯渝協作”首寫字母“LYXZ”為設計基本型。這標誌著魯渝協作邁上新的臺階。

  據了解,該專列是全國首個東西部協作黨史學習教育專列和流動的“車廂課堂”,在今年的旅遊旺季時段,專列將開進重慶,走訪紅色旅遊景區,開展黨建主題活動。

  魯渝紅色專列開通,架起了魯渝兩地對接和溝通紅色資源的橋梁,也彰顯了東西部協作以來,重慶文旅産業不斷散發的新活力。

魯渝協作紅色專列開通儀式現場。重慶市文化旅遊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基礎——

  精準幫扶 高效引入山東資本

  2010年,山東省14個市結對幫扶重慶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截至2021年4月,山東共撥付重慶財政援助資金24.21億元,實施援建項目1770個,發動社會各界捐款捐物3.85億元。

  2020年,重慶市石柱縣華溪村、豐都縣蓮花洞村試點山東“郝峪模式”植入,因地制宜開展鄉村旅遊模組化建設。

  華溪村與淄博市中郝峪村聯合成立鄉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整合旅遊資源對農家樂經營實行統一管理。如今,華溪村假期平均每天接待遊客3000余人次。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公共服務處副處長喬宇淩表示,通過扶志扶智、模式輸入、産業合作、行銷宣傳完成了對重慶旅遊從“空白”到“成熟”,從“輸血”到“造血” 的轉變。

魯渝紅色之旅第一天,山東采風團前往渣滓洞、白公館、紅岩魂陳列館。重慶市文化旅遊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發展——

  兩地互遊 資源共享帶動旅遊消費

  2019年,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山東協作重慶幹部管理組打造了“十萬山東人遊重慶”魯渝協作品牌,陸續開展了媒體及旅行社采風踩線活動。

  重慶針對山東籍遊客出臺了景區門票減免優惠政策,14個區縣36家A級景區對山東籍遊客實施首道門票減免優惠,兩地共同制定旅遊獎勵辦法,獎勵組團赴重慶貧困區縣旅遊三日以上的山東旅行商,充分調動山東旅遊企業積極參與。

  針對渝東南、渝東北的交通不便問題,兩地協調開通了山東飛重慶7條航線,實現了從山東出發,可以飛抵重慶任意一個機場,形成了包機、專列、直通車互為轉換的旅遊産品體系。

  據統計,2019年重慶接待山東赴渝過夜遊客168.73萬人,實現旅遊消費額達41.09億元;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山東籍在渝過夜遊客人數達121.7萬人,實現旅遊消費29.6億元。2021年1-6月,重慶市接待山東籍過夜遊客80.64萬人,同比增長116.9%。實現旅遊消費額22億元。

  2021年,重慶啟動“十萬重慶人遊山東”活動,並邀請重慶媒體及旅行社開展了為期8天的采風踩線活動,涵蓋濟南、德州、泰安、濟寧、棗莊、臨沂、青島、煙臺等地。

魯渝紅色之旅第三天,山東采風團前往石柱縣中益鄉。重慶市文化旅遊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截至采風踩線活動結束當天,“十萬重慶人遊山東”活動微博話題曝光量已達到8500萬次,其他平臺總閱讀量超過400萬次。

  采風踩線活動期間,重慶三家旅行社分別與煙臺市三家旅行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資源共享、遊客互送、信息互推等方面展開闔作,推動魯渝文旅合作再上新臺階。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鐘前元表示,“從沂蒙精神到紅岩精神”魯渝紅色專列的開通,是建黨百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舉措,也是持續深化魯渝文化旅遊交流合作的重大舉措,將深入推進政策互惠、資源互換、産品互推、客新源互送、市場共營、利益互享,共同促進兩地文旅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