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閉幕 唐良智宣佈閉幕並作總結講話
8月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産業論壇圓滿結束,2021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在禮嘉智慧公園智慧館落下帷幕。本次智博會聚焦“智慧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主題,主會場與分會場、線上與線下、現實與虛擬有機結合,智匯八方、博採眾長,為各類企業和各界友人提供了全新的數字體驗,取得圓滿成功。
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出席閉幕式並作總結講話。市委副書記吳存榮,市領導張鳴、王賦、段成剛、周旬、熊雪、蔡允革、徐代銀等出席。
禮嘉智慧公園智慧館內,現場播放著科技之聲《聆聽智慧》視頻,呈現一老一小兩人在虛擬講解員小智的引導下參觀科技時空博物院的情景。本次智博會精彩集錦讓大家重溫會議成果,暢想美好未來。人屏互動的雙人舞蹈《共生》,演繹出“科技與自然”“傳統與未來”的共生。
唐良智在總結講話中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陳敏爾書記,向所有關心支持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産業論壇、2021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的聯合主辦單位、有關中央機關和國家部委、外國政要、駐華使節、國際友人、專家學者、有關企業、兄弟省區市、全體工作人員、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表示感謝。唐良智説,本次大會是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二十週年的重要時刻舉辦的,意義十分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發來賀信,劉鶴副總理髮表視頻致辭,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數字經濟的高度重視和對重慶發展的親切關懷。回顧本次大會的各項工作,我們深切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重視、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的根本所在;凝聚各方智慧、匯集各方力量,是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的關鍵所在;堅持底線思維、確保絕對安全,是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的基本前提。本次大會取得了豐碩成果,達到了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行業引領性、增強品牌美譽度的辦會目標。一是打破時空限制、創新辦會模式,搭建起聚智賦能的高端平臺。二是展開高端對話、碰撞智慧火花,奉獻了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三是緊扣發展大勢、聚焦行業前沿,描繪出萬物互聯的未來圖景。四是畫好同心圓、擴大朋友圈,彰顯了國際性平臺的影響力。五是堅持面向世界、講好重慶故事,展現出“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魅力活力。在本次智博會閉幕之際,我謹代表智博會組委會,向全球發出邀請:歡迎大家明年再次相聚重慶、相聚2022智博會,暢敘合作友誼,分享智慧成果,共同開創數字經濟美好未來。
17時許,唐良智宣佈:2021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閉幕。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閉幕式上,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市民代表鄧月華通過視頻暢談對智博會的體會和感受。賀偉民説,數字經濟及智慧化發展對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本次智博會上,荷蘭與中國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生活、智慧體育等領域開展合作,衷心希望智博會能夠繼續推動各國在數字科技領域的合作。李言榮説,智博會不僅充分展示了大數據智慧産業的新産品、新技術和新業態,拉近了智慧與經濟、科技與産業的距離,更有力地促進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內智慧産業領域的品牌和盛會。期待明年的智博會更加精彩,成果更加豐碩。鄧月華説,今年重慶再一次成功舉辦智博會,我感到非常自豪。相信隨著大數據智慧化應用領域的不斷發展,未來將是更加值得期待的智慧世界。
據了解,本次智博會上,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加大會,31個國家和地區的611家企業參展。361名外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全球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出席開幕式和專業論壇,深入探討全球數字經濟前沿理論,積極分享智慧産業技術最新成果,共同把脈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機遇。大會突出工業互聯網主題、貫穿“會展賽論”全環節,舉行成果發佈和推介活動100多場,50多種新技術新成果首次公開發佈,市內簽約項目92個、總投資2524億元,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和四川、貴州等兄弟省市也有多個項目簽約。禮嘉智慧公園集中打造“智慧生活的一天”,60個體驗場景、130個體驗項目,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智慧時代、分享智慧生活。
閉幕式上,吳存榮、張鳴、王賦、段成剛、周旬、熊雪、蔡允革、徐代銀為智博會大賽獲獎代表頒獎。
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智博會大賽獲獎代表等參加。(重慶日報記者 羅靜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