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在渝舉行
2021-10-15 09:07:50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在渝舉行 深化對口支援合作 保護好長江母親河

  10月14日,作為第十三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支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在重慶萬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對口支援合作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同探討如何匯聚發展合力,推動三峽庫區引領渝東北、川東北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建立長江流域綜合管理機制

  “可借鑒歐洲萊茵河管理經驗,打破部門和地方分割”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原國務院三峽辦研究員周維介紹,長江經濟帶以不足全國21.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4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淡水資源和糧食産量均佔全國的1/3以上,其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

  周維建議,要通過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保障工程體系、形成開發節約集約生態自然開敞的生態保護格局、強化以水資源優化調配和環境綜合治理為重點的流域綜合管理,以及率先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策略來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

  他建議,可借鑒歐洲萊茵河管理經驗,打破部門和地方分割,建立利益相關方共同協商決策的長江流域綜合管理機制。此外,還可積極探索污染減排與環境品質改善掛鉤的區域(流域)環境品質目標管理新模式,實現環境品質目標考核管理,保護好長江母親河。

  增強三峽庫區綠色發展動力

  “抓住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契機,推動一體化發展”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李權認為,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三峽庫區要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契機,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李權建議,三峽庫區應抓住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契機,以萬開雲同城化發展為引領,推動渝東北、川東北一體化發展,促進三峽庫區全方位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同時,按照系統、綜合、循環、協同的觀念推動三峽庫區在大山生態、大水生態、江峽生態、産業生態、城鎮生態、鄉村生態等領域開展示範,探索生態重要功能區、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尋求對口支援與招商的契合

  “加強協同,以項目為依託,加快建設協同園區”

  三峽庫區城市如何尋求對口支援與招商引資的契合路徑?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建議,三峽庫區城市應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充分開放協同結合起來,抓住對口支援的機會,同援建方加強協同,在互動中爭取主動,以項目為依託,加快建設協同園區。

  他建議,三峽庫區城市要結合産業鏈重構和産業轉移,産業協同互動與招商引資有機契合,進一步把對口支援機制與資金投入的政策支持機制、市場運作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結合起來,真正形成多元協作的長效機制。在共建中互動,在互動中招商引資,在互動共建與招商引資中實現庫區綠色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研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張赤東,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鄧玲也分別以《共同富裕的內涵特徵和推進重點》、《科技創新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及《著力推進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