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奮力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綜述
2021-10-20 09:16:52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打好“三峽牌” 建好“城鎮群”——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奮力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綜述

  萬里長江奔流不息,一艘艘貨輪鳴笛啟航。9月29日,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重慶新生港正式運營,忠縣江海直達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

  打好“三峽牌”、建好“城鎮群”。一年多來,重慶市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圍繞生態優先當示範、綠色發展當標杆的戰略定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凝聚戰略共識、突出戰略抓手、強化戰略保障,各區縣喜報頻傳——

  萬州實現新增100萬頭生豬産能目標、梁平入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名單、巫山五里坡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産、豐都南天湖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上半年,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速12.9%,居三大片區之首,奮力書寫出了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全力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金秋時節,一樹樹紅楓點綴著小三峽核心地帶的巫山縣朝陽村,曾經的荒坡煥發出一片生機。這些紅楓是今年年初種植的,成林後將呈現出“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的壯麗景觀。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事關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為此,各區縣統籌抓好建、管、改各項措施,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從去年起,重慶正式啟動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在巫山、奉節、雲陽、萬州、忠縣等區縣開始試點示範建設任務。

  今年上半年,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完成“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任務14.14萬畝、完成年度任務70.6%,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9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相關區縣推進千里長江“一江碧水·最美岸線”建設,強化龍溪河、大寧河等重點流域水環境問題督查整治,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加快實施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工程,大力開展水源地保護工作,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前不久,璧山區與巫溪縣簽訂實施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協議,向森林覆蓋率高出目標值的巫溪縣購買森林面積指標,提高森林覆蓋率。

  去年以來,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建立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推動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共簽訂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協議共2單,成交森林面積指標2.5萬畝、成交金額6250萬元。

  此外,在系統謀劃全市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方案基礎上,我市還立足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發展定位、産業結構、資源能源稟賦等,強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全面梳理排查“兩高”項目;積極謀劃森林、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參與碳匯交易有效途徑,探索碳排放權為抵押的綠色金融業務,抓實碳達峰、碳中和具體抓手。

  全力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範區

  去年,梁平工業園區獲評“兩群”首個市級綠色園區,同時創建市級綠色工廠3家、能效領跑者1個、節水型企業8家,“三峽製造”綠色工業發展成效顯著。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綠色發展、特色發展、聚集發展、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産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拓展生態鏈,全力推動特色産業做優做強。

  據統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各區縣大力發展“三峽製造”綠色工業,市級特色産業基地累計達到21個,初步培育形成綠色建材、食品加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等4個100億級特色産業集群;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

  今年上半年,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工業投資增長28.9%、分別高於全市和主城都市區13.8和14.7個百分點。

  今年8月,萬州區圓滿完成“有機農業産業化100萬頭生豬生態養殖項目”建設任務,實現了新增100萬頭生豬産能的目標,破解養殖污染難題、恢復生豬産能、壯大集體經濟。

  現在,萬州正加快建設50萬噸飼料廠、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廠、20萬噸生物有機肥廠,真正形成種養互補、全鏈循環的百億級産業集群,探索出生豬産業綠色發展之路。

  記者了解到,“三峽農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迅猛,忠縣30萬噸柑橘加工基地加快建設,巫山脆李生産可視化數字平台啟動建設,開州建成渝産道地中藥材優勢基地75萬畝。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已培育特色農産品優勢區9個、名特優新農産品17個,“巴味渝珍”累計授權農産品166個。

  “大三峽”全域旅遊也持續發力,成功創建梁平百里竹海、奉節九天龍鳳、雲陽清水、開州漢豐湖等一批市級旅遊度假區,建成萬州大三峽旅遊集散中心和大三峽文旅廣電雲平臺,奉節白帝城·瞿塘峽、巫山神女、豐都名山等5A級景區加快創建。

  今年上半年,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127.9%。

  全力推進區域板塊聯動發展

  7月12日,萬開雲聯合辦公室在萬州區正式成立,這標誌著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全面步入“快車道”。

  萬開雲是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經濟體量最大、發展態勢最好、緊密程度最高的區域。三地奮力推動同城化發展,制定實施《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實施方案》《萬開雲一體化國土空間規劃》。

  據悉,萬開雲在協同構建鐵、公、水、空四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同時,正加快構建錯位發展、分工有序、相互融合的生態産業體系,協同推動汽車、電子等産業集群發展,加快建設綠色産業集聚區。

  2020年,萬開雲板塊産品協同配套産值約5億元,異地建廠企業實現産值近3億元。截至目前,萬開雲同城化發展2021年14項重點工作,已經完成3項,其餘11項正有序推進。

  “推動跨區域合作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萬州還與忠縣、石柱聯動打造“三峽庫心·長江盆景”,開工項目34個、總投資約87億元;建立萬達開川渝統籌示範區,簽訂合作協議120余項,年度43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建設全面啟動,併發布了6大類85項機會清單。

  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一區”落實對口幫扶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項目84個、幫扶資金2.71億元,兩江新區先進製造業配套産業園、江津·開州産業合作示範園、璧山梁平産業合作示範園等5個産業協作園區正式掛牌運行。

  “區域協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向東聯結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在川渝陜鄂交界地區具有重要的區域中心地位。”萬州區相關負責人稱,必須打通對外大通道,暢通內部小循環。

  一年來,鄭萬高鐵、成達萬高鐵及萬州新田至高峰、城口至開州、開州至梁平、奉節至建始等高速公路建設全力推進;豐都、忠縣、奉節、巫山等旅遊碼頭提檔升級有序進行;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水利網、能源網、信息網持續完善。

  今年,渝東北片區新增實施國省幹線改造306公里、片區內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佔比達到67.9%。

  全力打造新型城鎮化典範

  10月14日,重慶“2021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在墊江縣啟動,市內多個專業、行業、企業及公共服務平臺走進區縣,提供人才培養、文創開發、融資服務、産品推介等定向服務。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要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産業發展、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同時抓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做好城口、巫溪等區縣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工作,打通城鎮和鄉村之間的産業鏈,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據統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已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65萬餘家、家庭農場1.28萬家,11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鎮村加速建設,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覆蓋25%以上的行政村。

  在雲陽,一條長33公里的環湖綠道串起八大主題公園,曾經裸岩、裸土較多,水土流失嚴重的濱江帶,變成了雲陽新城市地標和亮麗名片。

  圍繞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改造提升縣城風貌品質,培育一批精品特色小鎮,加快構建多層次、多色彩的江城、江鎮濱江綠帶,穩步實施11個特色小城鎮建設計劃,完成棚戶區改造1671戶,完成投資11.9億元。

  在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方面,各區縣合理規劃、均衡佈局城鄉教育資源,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加快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目前,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整合片區職教資源建設職業教育集團10余個,推進“3+2”等人才貫通培養項目、招生人數達1.4萬人;完成1030名農村小學全科師範生招錄工作,新增公辦幼兒園20所。開州區中醫院、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醫院成功晉級為三級中醫醫院;三級醫院累計派出72名高年資醫務人員對口幫扶已脫貧縣醫院,開展臨床帶教4620人次,完成手術3928台次,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