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解決“一生一困”就業見成效
2021-11-03 09:06:14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2021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已達91.3%,前9月全市幫扶困難人員就業9.89萬人 重慶解決“一生一困”就業見成效

  前不久,重慶市“職引未來”職業指導活動走進南川區西城街道辦事處龍濟橋社區。當天,8家用工單位提供230余個崗位,200余名社區群眾前來參加了職業指導諮詢,接受職業指導服務。

  今年以來,我市聚焦就業“一生一困”民生實事,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群眾就業工作。數據顯示,我市2021屆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24.2萬人,比2020屆增加了0.6萬人,截至目前,全市普通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1.3%,高於去年同期,提前完成年底就業率90%的目標任務。今年1至9月,全市新登記就業困難人員15.1萬名,截至9月底,全市幫扶困難人員就業9.8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8萬人(人社部下達)的123.6%,進度居全國前五。

  優化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

  今年剛剛從重慶理工大學畢業的胡心雨,在校期間便已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她與6位夥伴一起創建起“牧童遊”平臺,為民宿、山莊、農場等經營者提供一站式數字化經營解決方案。

  “大學期間,我們便針對鄉村旅遊的市場痛點,探討如何用科技和服務讓中國鄉村更美好。”胡心雨説,後來參與了重慶市大學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優創優幫”活動,得到了創業導師的大力支持,團隊收穫了大量的市場資源。與此同時,巴南區人力社保部門也主動為其開展創業指導,優化政策,提供免費創業工位等服務。

  如今,“牧童遊”平臺在重慶市鄉村旅遊商戶數量上位居第一。團隊斬獲了40余個創新創業類榮譽,取得40多項自主知識産權,自研互聯網産品8項,並成為市鄉村旅遊協會、市農家樂産業協會、市民宿産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同時,他們在多個鄉村開辦創業富民培訓班,助力1148個扶貧項目增收超300萬元,帶動2000多人就業。

  聚合資源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圍繞大學生就業,我市人力社保部門以“暖心助航、就創青春”為主題,啟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為高校畢業生量身定制政策宣傳落實、崗位精準推送、專場招聘對接等10大服務舉措。開展“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宣傳活動,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今年已累計落實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近1億元,惠及6萬高校畢業生。

  同時,對3.88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建立實名制臺賬,做到登記到位、聯繫到位,及時納入服務體系,並按就業、失業、暫無就業意願等類型分類造冊,因人施策制定幫扶方案,提供“一對一”服務。

  在創新服務模式方面,每週星期五下午3點到4點,定時舉辦“重慶英才·職等您來”直播招聘,集中發佈就業崗位,高校畢業生通過手機就可看直播、投簡歷、視頻面試、網上簽約;每週舉辦“大創慧谷·直播週三”活動,為高校畢業生解讀就業創業政策,推送就業崗位,開展就業指導。

  “5個1”幫扶舉措保障困難群眾就業

  “我沒有一技之長,但希望能找一份與漁業相關的工作。”2019年,在沙坪壩區人力社保局的一次電話回訪時,轄區退捕漁民陳在友提出了自己的就業意願。

  當了解到區農委正準備將執法船看管業務外包給勞務公司時,區人力社保局立即進行溝通協調,把陳在友返聘回來從事這項工作。

  經過轉崗培訓,老陳順利入職。他從一名“捕魚人”變成了專業的“護魚人”,每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

  穩住困難群體,就守住了就業“基本盤”。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困難人員普遍存在的學歷低、技能低、年齡大等問題,全市積極落實“5個1”幫扶舉措。

  一是上一次門。對未就業的困難人員開展上門走訪,“面對面”了解未就業的原因,掌握其就業創業意願、技術技能水準、培訓提升需求等情況,做到就業狀態清、服務需求準。

  二是建一本賬。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困難人員,建立就業幫扶臺賬,制定“一人一策”幫扶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職業指導、技能培訓以及創業扶持。

  三是送一批崗。根據困難人員特點,分類篩選用人單位,精準推送就業崗位信息,綜合運用線上線下渠道,組織開展行業、企業輪換的動態專場招聘1000余場次,促進供需對接匹配,確保每個區縣線上招聘天天有、線下招聘周周有,持續提供就業機會。

  四是發一張券。通過電子社保卡向有培訓需求的困難人員發一張職業培訓卷,圍繞我市急需緊缺工種和新職業,加大對困難人員的技能培訓力度,實現由“培訓找人”向“人選培訓”轉變。今年1—9月,全市累計培訓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47萬人次。

  五是托一批底。動員經營業績好、社會責任感強的用人單位拿出有保障、無年齡限制、無技能要求、無學歷門檻的職位,對難以通過市場渠道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進行托底安置。今年1—9月,全市公益性崗位新安置1.52萬人。(重慶日報記者 楊鈮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