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新畫卷 六年來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綜述
2022-01-05 09:22:52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石麗敏

大江奔流新畫卷 六年來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綜述

瞿塘峽紅葉。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無人機爬升,天際線起伏。空中俯瞰,碧水環繞的廣陽島,猶如一隻望向蒼穹的巨大眼睛。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廣陽島正以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描繪著重慶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生態和諧畫卷。

  依江而建、因江而興。重慶,這座城市觸摸著長江的脈搏,宛若一艘巨輪,乘風破浪、通江達海。

  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上游重慶,中游武漢,下游南京,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佈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6年來,重慶著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江碧水 發展理念深刻嬗變

  時間回到6年前。

  2016年1月5日,重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此後,總書記又先後在武漢和南京召開了兩次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6年來,重慶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協同保護修復,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系統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10多年前,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廣陽島,大部分地塊被規劃為高檔居住商業用地,擬規劃總建築面積一度達到300萬平方米。

  大開發讓島內自然人文本底遭到嚴重破壞。

  痛定思痛,2017年8月,廣陽島上所有開發項目被叫停。

  經過四年的自然恢復和兩年多的生態修復,如今的廣陽島上植物已恢復到594種,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修復後的廣陽島親水、親自然的場景隨處可見,引來了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遊隼、短耳鸮、白琵鷺等在內的452種動物在此覓食休憩。

  蝶變,同樣發生在縉雲山。

  縉雲山佇立於嘉陵江畔的縉雲山脈,林海蒼茫,四季疊翠,是重慶中心城區的綠色屏障。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無序開發,縉雲山生態遭到局部破壞。

  2018年6月以來,重慶對縉雲山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規建築,實施生態搬遷,修復自然生態,謀劃産業升級,逐漸走出了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

  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9平方公里,完成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生態修復420公頃。

  保護修復的同時,鐵腕治污從未停止。

  全市城鎮污水收集管網長度達到16458公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維持在100%;全市長江幹流和主要支流沿線8573家(共8595家)規模化養殖場建設了糞污處理設施;全市177個內河主要港口接收船舶垃圾、船舶生活污水的總量分別為1939噸、78865立方米;完成437個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動21個水質不達標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

  重慶還在全國率先推行市、區縣、鄉鎮(街道)三級“雙總河長”制,率先頒布河長制地方法規《重慶市河長制條例》,統籌推進責任河流治理保護。

  同時,川渝共治生態環境“一江水”,推進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加強跨界污染協同治理,保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鐵腕治污,發展理念深刻嬗變,換來的是一江碧水浩蕩東流。

  2021年1—11月,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優良比例為100%,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6%,全市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

  大江巨變 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寒冬,位於大渡口區的重慶工業博物館,遊客三三兩兩。

  半個多世紀前,大渡口因重鋼設區。“十里鋼城”曾經煙囪聳立、鋼花閃耀,是國家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

  2011年,重鋼因環保需要整體外遷,大渡口財政收入銳減,陷入“産業空虛”的窘境。

  如何才能實現産業“再造”?

  “我們選擇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以‘單位産值論英雄’,重點培育附加值高、産業鏈長、環境友好的産業集群。”大渡口區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如今,大渡口以科創引領的體外診斷醫療産業,每年創造50多億元的集群産值;以工業老廠房轉型而來的重慶工業博物館,已經成為重慶城市文博新地標……

  10年産業再造、10年城市更新,大渡口變“工業銹帶”為“城市秀帶”,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基地綠色轉型、高品質發展的新路。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重慶考察,指出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重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約佔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6年來,一個個美麗蛻變,在重慶競相上演:江津長衝漁場所有養殖戶“退漁轉産”,發展生態農業;萬州取締餐飲船舶,曾經垃圾遍地的荒灘,成為生態濕地和蘊含城市文化的音樂公園……

  2021年9月12日,位於廣陽島智創生態城迎龍片區的重慶郵電大學“三院”(大數據智慧化産業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鯤鵬創新學院)正式揭牌投用。

  未來,“三院”將聚焦人才培養引進、關鍵技術研發、成果培育轉化、智慧技術服務、智慧企業孵化等,打造環重郵創新生態圈,全面助力廣陽島智創生態城綠色創新發展。

  6年的生動實踐證明,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

  奔騰而來的長江、嘉陵江在朝天門交匯,形成重慶中心城區獨特的“兩江四岸”城市空間格局。

  3000年建城史,造就了一座山水底色的歷史文化名城。臨水而居、因水而興,“兩江四岸”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家園”。

  重慶以“兩江四岸”作為城市發展主軸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統籌江、島、岸、城空間關係,修復生態水岸、營造親水空間、提升濱江産業、傳承歷史文脈,朝著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闊步前行。

  城市“顏值”的提升,讓重慶成為最受遊客歡迎的城市之一,也讓旅遊業成為重慶綠色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旅遊總收入和旅遊人數均位居全國前列,旅遊業收入佔GDP的28%。

  通江達海 匯聚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要求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又要求重慶在加快建設“兩地”的基礎上,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指引著重慶高品質發展的方向與步伐。

  自動化橋吊林立,舒展長臂準確抓取集裝箱;堆場無人,裝卸行雲流水……年終歲末,果園港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12月30日,重慶港口岸擴大開放果園港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組驗收,將進一步促進重慶構建長江上游水鐵公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推動口岸高地建設。

  由此,長江中上游部分貨物將能以“水鐵無縫聯運”的方式經果園港口岸作業區轉運歐洲和東盟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而早在2018年12月,重慶渝新歐(果園港)班列的順利開行,標誌著“絲路與長江的交匯”,“亞歐大陸最後一公里”的貫通。

  此次班列的成功開行,啟動了西部首條直聯長江經濟帶的鐵水國際聯運戰略通道,實現了中歐(渝新歐)國際鐵路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之間的水鐵聯運無縫銜接。

  “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在重慶果園港實現了歷史性交匯,為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實現高品質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2021年1—9月,重慶與“一帶一路”外貿進出口超過1600億元,同比增長26.5%。

  創新驅動發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持續提升……生機勃勃的重慶,正崛起為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

  已成功舉辦四屆的“智博會”,讓重慶在搶抓大數據智慧化帶來的時代機遇中打通了快車道。借助“智博會”平臺,重慶智匯八方、博採眾長,敏銳把握趨勢,加強前瞻佈局,為城市賦予更強的前行力量。

  如今,重慶微型計算機、手機産量佔全國比重分別超過24%、9%,筆記本電腦産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重慶已累計開通5G基站4.9萬個,躋身全國第一梯隊;建成全國首條、針對單一國家、點對點的國際數據專用通道—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不僅如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如火如荼,為川渝地區的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1年11月,川渝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助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增長極。至此,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10個區域發展功能平臺,已有4個印發實施方案。2021年,川渝共建重大項目達到67個,總投資達1.57萬億元。

  大江奔涌,重慶必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古老的巴渝大地上,書寫新的歷史篇章。(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數讀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

  98.6% 2021年1—11月,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納入國家考核的74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為98.6%

  326天 2021年,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26天,評價空氣品質的六項指標全部達標

  100% 全市城鎮污水收集管網長度達到16458公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維持在100%

  177個 全市177個內河主要港口接收船舶垃圾1939噸、船舶生活污水78865立方米

  362艘 重慶籍共362艘燃燒重油船舶全部拆除或封存燃燒重油裝置

  437個 完成437個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動21個水質不達標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

  2.16億元 碳排放指標累計成交量、成交總額分別為1789萬噸、2.16億元

  460個 清理整治長江幹流岸線違法違規利用項目460個,累計取締餐飲船舶128艘

  52.5% 完成“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任務25.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5%,濕地保護率提升至60%以上

  101條 江北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110萬噸,國際(地區)航線累計達到101條

  數據來源:市發改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